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招安是不可能招安的 > 第273章 皇帝卖画

第273章 皇帝卖画

俘获的李纲,也在济州府安顿下来。

对待李纲的方式,自然与赵佶不同。

梁山高层的意思很明确,如果李纲不愿为梁山服务,那就在济州府安居乐业,不可返回汴梁。

如果继续为宋钦宗政权服务,那绝对是不行的。

对于梁山的意思,李纲表示理解,就此在济州府住了下来。

数年后,在韩世忠的劝说下,李纲重新致仕,成为梁山阵营的一员。

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之间,盛夏时节就到了。

夏天是小麦收获的季节,梁山军民顶着炎炎夏日,抓紧时间,进行小麦的收割作业。

等收完这一茬麦子,梁山缺粮的窘境将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梁山也能放开手脚,在河北长城的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长城已经建好了三分之一的长度,而要想更快完工,就要加大投入力度。

不过今年的夏收,与往年相比,要稍微延长一些时日。

因为梁山种植的新作物高粱,成熟的时间参差不齐。

山东地区的高粱,大致是与小麦同时成熟,而山西地区,则要稍微延迟一些。

而已经成熟的高粱,经农学家薛稷等人测算,其产量仅比小麦低两成左右。

月余之后,鲁智深从山西发来贺电,那里的高粱长势喜人,其产量甚至超过了小麦!

可以说,高粱用自身的实力,征服了梁山高层,给了他们莫大的信心。

而为了适应高粱米那“独特”的口感,梁山最具实力的厨师孙二娘,再次展现了她非凡的技艺。

孙二娘将高粱米磨成粉末,与面粉混合起来,制作出了略带暗红色的高粱窝窝头。

她还与制作甜点的厨师合作,在高粱粉中加入蜂蜜,经过揉搓煎炸,辅以磨具制作,好吃又好看的高粱煎饼,成功出炉。

高粱煎饼

在孙大厨团队的努力之下,梁山士卒逐渐接受了这种新的食物。

不少济州百姓瞧着新鲜,也有样学样,自己模仿制作起来。

有了这些成熟的经验,梁山接下来肯定会扩大高粱的种植面积,进一步强化粮食储备,为日后的大反攻创造有利条件。

……

而李俊、时迁合作,于年初建立的南方买粮渠道,并未停止交易,至今仍在运作之中。

在梁山最为困难的那段时间,通过这一渠道,筹集了相当数量的粮食。

价格虽然贵一些,但数量充足,所以梁山拼着损失,一直在进行购入的操作。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由于李俊吞吐的粮食数额巨大,引起了南国部分官员的注意。

……

苏州府内,某南国官营粮仓的小吏,正在昏黄的烛光之下,奋笔疾书。

此小吏姓黄名不易,他此时创作的,乃是一封举报信。

黄不易是管理苏州粮仓的副使,与正使刘峙不和,两人经常爆发冲突。

刘峙对黄副使恨之入骨,黄副使也将刘峙视作仇雠。

总之就是互相厌恶,谁都不服谁。

最近一段时间,黄不易发现刘峙在倒卖粮仓里的物资,而且数目相当惊人。

倒卖就倒卖吧,这也不是啥新鲜事。

凡是当上粮仓领导的,都会搞七搞八,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一些福利。

就连黄不易自己,之前也干过类似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问题在于,刘峙这厮居然吃独食,将黄不易蒙在鼓里。

若非事先买通了刘峙的心腹,恐怕直到现在,老黄对于前者的操作,还无从察觉。

黄不易家境殷实,这些年也没少贪墨,根本就不缺钱花,也没有搞钱的欲望。

搞钱的欲望没有,搞人的欲望那还是有的。

你刘峙发财就发财,可连声招呼都不打,是不是忒看不起我黄某人了?

再加上之前积攒的仇怨,老黄觉得,动手的时机,已然来临。

而刘峙最近疯狂的的粮食走私行为,正好可以利用起来,作为绝杀敌人的利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