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您别坐窗边,小心冻着。?幻~想/姬/ /免^费?阅/读/”
宣琴霏的侍女蓝然把弄好的汤婆子放到她的手里,又把被风吹乱的披风整理好。
“坐到屋子里面就看不到阮大儒了。”
宣琴霏没有去那家茶楼挤。
她在知道阮大儒出现在这里的时候,就急忙坐着马车来了这里,然后去了旁边的茶楼。
这家茶楼是她家的,留的雅间刚好是能看到对面茶楼的大堂。
她夏季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坐在这里看对面的热闹。
这会儿就能很清楚的看到阮大儒的样子。
这位十分有名的大儒果然和她想象的一样,穿着简单的青衫,一头白发显得越发仙风道骨。
他对这些学子的态度十分温和,此时正在给大家讲述他这些年游历的所见所闻。
阮大儒随意的坐在椅子上,对于这些人的注视丝毫不在意,语气温和的说着自己的见闻。
他简单的话语勾勒出的大漠,江南,草原,栩栩如生。
讲述的各地不同的文化历史,饮食,都生动有趣。都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话说的有些多,他喝了一口茶,叹道,“好茶。”
一旁的掌柜讨好的笑笑,“您老喜欢就好。”
“西南那边的普洱茶,确实不错,口感甜香。`兰*兰\文?学· _更/新-最/全·”阮大儒把茶一口气喝完,那样子带着豪气,却不像品茶,倒像是饮水。
他在大家心里的形象一直都是文人雅士,这个样子让众人十分意外。
阮大儒看着大家诧异的表情有些失笑,“这普洱茶再好,也不过是用来止渴罢了。”
“老夫曾在西北的几个偏远村子待过,那里水源短缺,就那么一条小溪,供养着几个村子。若是遇上旱季,更是要命。大家只能去深山里找水源。深山里有猛兽,一不小心就得丧命。”
一学子好奇问他,“那这些人为何不离开,寻一处新的地方生活?”
“呵呵。”阮大儒苦笑摇头,“那是他们的根,能去哪?而且去了外面也不一定能活下去。”
这里的学子从小就没吃过多少苦,也不能理解这些苦。
此时听到这些话,有些疑问,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阮大儒却不再多说,见天色不早,就起身,“老夫也是许久没来京城,才想着回京城看看,没想到大诸位如此热情。”
他行了个半礼,“多谢诸位了。”
众人连忙回礼,异口同声,“阮大儒客气。”
“今日能听大儒讲学,不胜荣幸。+如\文`网? ,更?新+最-全`不知大儒之后还会讲学吗?”
这学子的问题也是大家想知道的。
望着大家期待的眼神,阮大儒脸色不变,抚了抚胡须,“老夫此次回京,只是想祭拜故友。”
众人闻言有些失望。
“不过。”阮大儒慈爱的看着的学子们,“诸位小友如此好学,老夫十分欣慰。三日后,老夫会在青松书院讲学。”
“太好了。”
“青松书院的面子果然够大啊。”
其他学院的学子十分羡慕。
国子监的学生就不是很服气。
有胆大的就用着调侃的语气开口询问,“我等其他书院的学子对先生十分尊崇,先生可别厚此薄彼啊。”
其他学子都点头附和。
阮大儒看到他身上的国子监的学子服,眼神闪了闪,对于他的问话置若罔闻。
起身等书童给他系好披风后,就要准备离开。
突然外面嘈杂的声音瞬间安静了下来,众人往两边散开,隔开了一条路。
就见皇上身边的长暮公公带着几个太监从外面走了进来。
长暮公公看到台子上的阮大儒,快步朝前走去,到了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后,恭敬的弯腰行礼,“奴才给先生问好。”
阮大儒早年教导过皇帝,自然是认得长暮的。
他让书童将长暮扶起来,“公公客气。”
“皇上知道您来了京城,特地让奴才请您进宫,说是十分想念大儒,想见见您呢。”长暮笑着说出此行的目的。
帝王相邀,想来谁都不会拒绝。
谁知道阮大儒背着手,缓缓摇头,“老夫准备去祭奠几位老友,怕是没有这个时间。”
这拒绝的语气不带着一点敬意,周围的人都惊呆了。
大厅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长暮公公脸上笑意不变,眼神却冷了下来。
“先生,皇上这会儿可在宫里等着您呢。”
阮大儒一言不发,带着两个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