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码头后,张帅准备回盐州,筹备肥州机械院的建设。吴文玉把张帅请过来,也是看中了这点,张帅可以直接在盐州调动很多资源,这些资源并不占用肥州的配额,特别是运输配额,比如,建设用的大量水泥,张帅都有门路自己运。
送走了张帅,吴文玉也有了时间仔细阅读自己的会议发言稿。通读了一遍,她拿出笔,先是将原来的标题“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肥州经济发展”,改为“实施一四战略,提升工业能力”。
标题改了后,又将内容按标题重新梳理了一遍,所谓的“一”,就是做好一个转变,将治安优先,转为发展优先,要求绿区在3个月内将治安工作转交军方,地方主官将主要精力转向发展,黄区则规定6个月,红区则由戚总指挥负责,逐点解决。
所谓的四,稳人心,引人才,强教育,打基础。
这些改动,是张国庆要求的,政策里面加了“数字”,下面就容易记,如果能变成顺口溜,就更容易推广。
改完发言稿,吴文玉又看了教育局报告,说第一批培训的60名学员,有7人已经达到初级水平,可以毕业,请示这些学生如何使用。
想到自己这个省府,实际是极为缺人的,本想把这些学生都招到省府中,再想想,还是把这些学生分到更缺人的州县,省府则是从州县和盐州调人更为合适。
又寻思了一会,她拿起笔,在报告上批示,“请肥州州府面试后安排至县级以下局使用。”
想了想,在后面又加了句“船厂如有需要,亦可挑选一、二。”
能够在这么短时间拿到初级文化合格证的,要么是有些文化基础,要么是智商超人,安排这些人去做低级工作,可能会有些可惜,但是如今正需要把“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传达出去,只能先让这些人快些挣到钱。
肥州在金狼数年统治后,已经是经济凋敝,除了采矿相关的行业,其他行业都在萎缩,农业本来还能自足,但前两年的一场台风,又让不少农户破了产,土地更为集中,受益者也多是这里的金狼人。如今肥州的社会经济,实际上已经破产。
好在赶走了金狼人,来了汉军,每日采购量巨大,算是给本已破产的经济吊上了一口气,最近一个月,皖徽各州县又开始招收民兵,这些民兵虽说没有什么工资,但是有帅气、结实的制服,训练的时候还管饭,出任务还有“奖金”,这将最能惹事的一批人圈了起来,他们有了事干,社会也安定些。
再有半个月,第一批建筑公司就能到位,修路盖房都会吸收大量劳动力,有了建设投资,肥州的经济应该能缓过一口气。
摇摇头,吴文玉把放飞的思绪拽了回来,继续看下面的报告。
次日,收到了批示的肥州教育局,将7名毕业学生交给了肥州州府,州府很想把这些学生留下来自用,但看看批示,还是分到了下面的县。
韩无边本是肥州城中的学生,家境一般,只是能吃上饭,他能第一批上这个学,完全是因为这小子在家有些无法无天,老是惹事。家里正为难,听说官府招收学生,特别是听说学府还管午饭后,就坚决地把他送去学府,算是送走了这个惹事阎王,家里省了不少心。
肥州的学校,第一期只招了60人,来自肥州城中的只有十来个人,其中有两个是富户家的孩子,这些富户都在观望,并不积极,这两个所谓的富家子弟,显然在富家中地位也不高,属于旁枝侧脉。
韩无边是来自肥州城的学生里,唯一一个第一批毕业的,分来分去,分配到了“肥州城区办事处”当文书,说是文书,似乎就是个跟班的,原来这个办事处只有一个主任,叫高文涛,他连一个兵都没有,自己也只有二十多岁,从盐州派过来后,工作极为繁忙,有事情时,只能抓那些没有编制的,留用的州府衙役。
一个二十多岁的办事处主任,如今又带了个只有十六、七岁的小跟班,留用的衙役不禁有些羡慕。他们心中明白,这个小跟班虽说只是个文书,地位却与他们这些人区别很大,甚至是相当于肥州城区的二把手。
韩无边虽说只有十六岁多,但体格已经长成,况且此时的人普遍早熟,又穿上合发的制式服装,随身还总带个公文包,再加上公家配了辆自行车,走到哪里,都是极为惹眼的存在。
他前三个月只是实习,领实习工资,一个月10元,这在肥州已经是少有的高薪。
韩无边的事在城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个毫无根基的小孩子,拿到毕业证后,都能混个城区二把手,这些衙役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