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去找小正太,刘意知趣告退,调头去书房。
等刘意走了,董太后才嘀咕起来,“平时也不见她,怎么这段时间天天来。”
董太后身边的一个宦官说,“兴许是年纪到了,想求个好人家。”
董太后没应,话倒是听进去了,寻思着倒是可以拿刘意联姻,不过眼下皇帝病重,立太子的事更重要。董太后想了会把刘意丢开,把心思放到何皇后身上。
“昨夜何进又进宫了?”
……
刘意没费太多力气就见到了刘协。是个九岁大的小正太,长得粉雕玉琢,见到刘意时小脸紧绷,彬彬有礼的,一副小大人模样。
刘意有意诱骗小孩,刘协又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一来二往两人感情直线上升。见了面姐姐弟弟喊个不停,点心分你一半,书也分你一半。
刘意:计划通√
董太后有打算把刘协往帝王方向培养,才九岁就开始读《左传》,也不管小正太能不能看懂。
刘意不知道她没来之前刘协的日常是什么,自打她跟刘协混熟以后,姐弟俩干得最多的就是坐在一起聊天,通常情况下都是刘意讲刘协听。
她也想带小正太出去捏泥巴掏鸟蛋,可惜身边的人看的紧,只能作罢。
混熟以后刘意也有机会『摸』到史书,可惜本朝的偏少,刘意翻了个大概,勉强知道前头有个司马迁写了史记。
再往下刘意就没『摸』到了,这年头的字是刻在竹简上的,一个本纪就好几斤了,更别谈后面的世家列传,满满一仓库。
想看,自己搬。
这段时间刘意都在锻炼自己的臂力,努力从一堆竹片中定位自己所在的年代。
今天刘意来的有些晚,刘协放下竹简,人小鬼大,“阿姐你又赖床。”
刘意一把掐住刘协的腮帮子,小正太试图挣脱魔爪,“唔……放,放手。”
闹了一会刘意松开手,拿桌上的髓饼投喂,刘协半推半就,“我自己会吃。”
就是要你吃,一天两顿怎么长个子。刘意把饼塞到刘协手里,换了位置看桌上的《左传》。
说实话比起现代的电影小说,竹简上的文言文简直无趣透顶,刘意随口问,“好看吗?”
小孩倒是诚实,“没阿姐讲的故事好,不过祖母要我多读几遍。”
刘协说着说着脑袋低下去,手里的髓饼没不动了,“阿姐,我昨天见到阿兄了。”
刘意『露』出了然的表情,能被刘协喊阿兄的,就只有刘辩了。便宜老爹病重后,养在外面的刘辩也被亲妈叫回来,刘意在椒房殿见过几次。
大约是外头的空气自由,刘辩『性』子活泼,见了刘意笑嘻嘻的,还想跟刘意搭话,结果被皇后一顿训,姐弟俩递了个眼神,感情要好。
这群大人斗得你死我活,私底下兄弟融洽,刘意还做过几次快递员,给两人送东西。后来被何皇后发现,刘意遭了骂,此后就越少去椒房殿了。
她着实不喜欢这位名义上的妈,漂亮归漂亮,可脾气太差了。听宫女八卦,她妈兼刘协妈都是被何皇后弄死的。得亏刘意命硬,不然早早去地下和皇子皇女作伴。
刘协又说,“我昨天看《左传》,上头说管仲拜相……阿姐,我和阿兄也会这样吗?”
刘意历史糟糕,刘协说的时候她还得往竹简上找。刘协看她手忙脚『乱』,老成叹气,“算了,我先给阿姐讲吧。”
刘意磨了磨牙,觉得这小孩欠揍。
刘协总结能力不太好,管仲拜相的故事硬是被刘协讲成齐桓公发迹史。
磕磕碰碰讲完,刘协不自觉啃上手里的髓饼,刘意倒了杯热水给他,明白刘协的担忧。
管仲拜相其实是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故事,管仲不是重点,重点是里头的齐桓公,或者成为齐桓公之前的公子小白。
这位和刘协一样,有个哥公子纠,上位君主狗带后,两人赶着回去继承王位。半道公子纠的手下管仲出主意,说我先去搞死公子小白。他领人偷袭公子小白,没想到公子小白趁机装死,骗过了管仲。
管仲回去以后公子纠认为敌人没了,没必要加快脚程,于是游山玩水慢慢回家,回去以后发现人家公子小白登基大典都办完了。
你说气不气?
结局公子纠自然没好果子吃,直接被公子小白弄死。而管仲因为有才,被基友鲍叔牙推荐,做了国相。
丢开大佬管仲,刘协担忧的无非是他是否会成为故事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