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督抚天下 > 第三十一章 告假风波

第三十一章 告假风波

也清楚,伯元此举,必有隐情。按你平日性情,便我和王中堂家,来得也不多,却怎么就去和珅家了?今日听了,才知道是误会。不然这样,翰林那边,你也不要太在意了,西庚兄、瑟庵兄和裴山兄我平日也有来往,我和他们一一解释一番,想来他们是可以给我面子的。”

阮元再次谢过了那彦成。王杰道:“伯元,我也清楚,你现在既然跟和珅有了来往,明年翰林大考,也会受到牵连。你才学本佳,若说大考得个二等,应该不难……其实便是一等,也并非不可企及。但这样一来,必然会有人说是和珅助你。若你不嫌弃,我有个办法可以帮你避嫌,你可否听听?”

阮元听王杰之意,也愿意在和珅的事情上相信自己,也自然欣喜,道:“还望老师赐教。”

王杰道:“翰林大考,有一事与科举相同,完卷之后,需要糊名,事后启封。故而只看卷子,是看不出何人所作的。但有心之人,也自清楚,你等在翰林多年,笔迹如何,看看便知。故而你若是列在高等,就必然有人出言中伤你,说和珅知你笔迹,才有意提点于你。你若真想避嫌,便不如万寿庆典之后,深居一处,更改字迹,不让外人识得,此举如何?我听说刘崇如大人和你也有些交情,我虽与他不熟,但这件事求他帮你,应该不难。庆典之后我便去找他,让他暂借一间偏房与你学习。这样可好?”

阮元知道,王杰这个建议,不仅可以让他避免因字迹找人非议的问题,而且如果自己真的潜心读书数月,不与外人交流,胡长龄等人听那彦成解释过了,再看阮元并未继续亲近和珅,说不定态度就会缓和。当下也再次谢过王杰和那彦成,便回会馆去了。过不多日,乾隆的八旬万寿之日,也终于到了。

八月十三这天,太和殿上,群臣毕至,自龙椅之前,至太和殿正门,数百王公大臣,将太和殿站得再无半点立足之地,站在最前列的,是八旗王公、贝勒贝子,两侧又有数十位蒙古王公贝勒、额驸台吉,分列而立。就连阿桂这样的一等公爵,也只是因公爵之位,才得站在第二排,将前面位置让与久不入朝的宗室贵胄。之后自勋臣、大学士,一品七卿、八旗都统而至七品编修等职,阮元在这些大臣之中,位列最末,只得暂时在太和殿外站立。

除勋贵朝臣之外,殿上尚有朝鲜、缅甸、南掌(今老挝)等国使臣,金川土司,台湾生番等人,冒充阮光平入见的“安南国王”也在其中。乾隆在位五十五年,此等盛况,也不多见。一时声乐齐备,大礼渐成。接下来便是列国进献贡物,蒙古王公的礼单,也接连不断的送上,再接下来,便是各省督抚进献方物。自直隶总督梁肯堂、两江总督福崧至河道总督兰第锡、李奉翰,安徽巡抚朱珪、山东巡抚长麟,又至云南、贵州巡抚谭尚忠、额勒春,又至各省布政使、按察使,一一皆有礼单呈上。乾隆看了,也十分满意,道:“先前朕曾宣下诏谕,各省督抚要员,与进献方物一事,当各随己便,量力而行,原不是让各位一一进献的。可今天朕看这礼单,天下所有督抚将军,布政使按察使,一一均有献礼,朕心甚慰!传旨,天下督抚、将军、布政使按察使,各加一级!”早有传旨太监将加级之事宣布出去了。

可下列大臣之中,几位外省前来的大臣却开始了悄声议论:

“陆大人,你接到的圣旨,是说各随己便吗?我记得皇上圣旨,说的是天下督抚藩臬,均要进献方物啊?”所谓藩臬,藩指布政使,臬指按察使,这二人均是外省按察使。

“王大人,我所接圣旨,写的也是均要进献。想来皇上记错了吧?可你问这些干什么,皇上提了进献一事,就是让你进献的。说各随己便,那是谦辞,皇上八旬万寿这等大典,别人进献,你什么都不拿,那不是大不敬吗?”

钱大昕由于此时身在京城,也穿了四品朝服,前来万寿庆典。这两人是三品官员,位置就在钱大昕身前,故而二人对话,钱大昕听得清清楚楚。

“这二人所言,与皇上之言大不相同,想来是传旨之时,有人暗授己意,修改了圣旨。想想朝中有这般条件的,也只有和珅一人了。他为何如此?当是粉饰太平之举了,天下进献,便是天下太平,皇上定是这样想了。可事实呢?三品以上外官,天下间有近百人,若是人人进献,这要花费多少民脂民膏?给寻常小民徒增多少赋役啊?”

外官之后,便是各部院献礼,看看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都进献完毕,已到了翰林院、詹事府,传旨太监唱道:“翰林院进《万寿盛典》一部,詹事伯麟进献!……翰林院编修阮元,进《宗经征寿说》一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