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很难救治的。
腹腔负伤在后世有三怕,最怕内脏破裂,其次怕内出血,再次怕感染。这三怕在明朝就是三死。
怪不得日塌天一有战事就穿上不透气的死棉袄。
孙一感觉到了冷兵器时代护甲的重要性,同时也很遗憾,即使是棉甲这样低科技含量的东西,因为没有棉花,铁木营自己都做不了。
————————
参考资料(与情节无关,不感兴趣的读者可跳过)
明朝棉甲
以材料与缝制方式区分,棉甲又分纯棉甲、棉铁复合甲两大类。
明人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中记载了“纯棉盔甲”的制作方法:“棉甲以棉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肩五寸,下长掩膝,粗线逐行横直缝紧入水浸透取起,铺地,用脚踹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收用。见雨不重、霉鬓不烂,鸟铳不能大伤。”
棉铁复合甲分暗甲和明甲。暗甲或以泡钉在衬里内缀铁片,或在内层棉片之间内夹锁子铁网以增加防护性能。明甲则以棉胆为底,将钣金铁片以札甲形式连缀其上,或者直接将铁网包覆于棉胆之外。以清代棉甲为例,一领棉铁复合甲重量大约在35到40斤左右。
另外需要澄清的是,很多人将明军胖袄认作是棉甲的一种,这其实是一个误会。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九年明军开始装备一种以红色为主,紫青黄为辅的四色棉花战衣,谓之“鸳鸯战袄”,“宣德十年定例、每袄、长四尺六寸、装绵花绒二斤。裤装绵花绒半斤”,由战袄尺寸与实棉重量看,这明显就是一种御寒冬装而已,并非传言中的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