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八零年代之农家好创业 > 第42章

第42章

名字都是山寨的,也别提什么质量了。

但因为这年头做瓜子生意的少,没竞争。这些年,王大脸几乎是在钱堆上躺着数钱,也没管过什么生产和销售。

反正能卖钱就行。

但昨天有个京城的大学生,忽然跑来和他说,他的好日子要到头了,最近城里出了一家妹儿瓜子,不仅味道好,还会打广告,这些年大家都自认妹儿瓜子,没人买二喜瓜子了。

他气得立刻把人赶了出去:“放屁。”

但他思来想去,还是让人去调查了一下这个妹儿瓜子是什么名头。一查,还真有这瓜子,是俩小摊子。王大脸一听就又重新躺回去了。

俩小摊子怕什么。

但调查的人又说:“不过,据我观察,那俩摊子这两天每天都能卖出一两千斤瓜子,太厉害了。”

“什么!”王大脸弹了起来。他一脚踹在调查的人肚子上,“滚。”这么重要的消息都不早说。一两千斤瓜子,等于他一个星期的销量了。

这俩瓜子摊能一天做到?

他不信,又派人去调查。

“好像是真的。”第二个人显然也被吓到了,“我看,恐怕还不止一两千斤。我看见他们拖车上头的瓜子袋子了,恐怕三千斤都有……”

“滚!”他把第二个人踹走了。

他在屋子里踱步,驴拉磨似的转了三圈后:“去,把那个叫童庆生的大学生给我请过来。”

童庆生来了。

他自信地冲王大脸一笑:“王厂长,这事,其实很简单。”

第六十二章 妹儿瓜子的回头客

第二天一大早,童秀接到一个电话。

省报的。

省报,全名安省日报,由安省官方发行,是安省内部发行量最大,知名度最广,也是最具公信力的报纸,没有之一。

童秀听见记者自我介绍都惊住了。

她之前想过,在电视台节目播出后,会有许多报纸来采访她,也确实有几家小杂志社和报纸联系了她。

但她没想到安省日报这种巨头也会打电话过来啊。

这可真是个巨大的惊喜了。

安省日报记者笑着解释:“童小同学这一次英勇的见义勇为,这是我们必须宣扬倡导的行为。而且,作为改革开放的政策倡导的地区之一,我们对童小同学愿意决定gān个体的行为也非常感兴趣。”

这是官面上的话。

只能信五分。

童秀又和记者聊了几句,这才从记者含糊的语句中猜到些究竟。原来不是童秀的经历打动了上头的领导,而是她愿意带领一家人投身个体的行为,让上头感兴趣。

安省位于中部。

中部在改革开放初期,并不受到重视。政策倾斜资源等都给了东部。东部的下海làngcháo也如火如荼掀了起来。中部相对来说就默默无闻了。

一两年还行。

但时间越长,眼看着被落得更远,安省高层都有些急了。必须得进行倡导!政策倡导是一方面,舆论倡导更不能少。

政策倡导自有专人操作。

舆论嘛——最好的方法无过于树立一个榜样。

童秀可真是撞上了。

这篇省报的报道,她可真是白捡回来的。这可不同于省电视台的报道。省电视台的报道更倾向于客观的新闻报道,只讲具体事实,不能有价值倾向。

虽然因为童秀的一番操作,让陈静动了一些私心。但无论如何,那只是一篇短新闻。

这次安省日报的报道就不同了。

这是专项采访。

也就是说,童秀秦东方和他们的妹儿瓜子,即将在安省日报上有一个完整的版面介绍与报道,并且受到推崇与赞赏。

来自官方的赞赏。

那可是给她们的妹儿瓜子打了个“免检产品”的戳啊。咳咳,当然食品安全法是国家法律,人人必须遵守,童秀也不会侥幸。

不过,这等好运气让她都有些受宠若惊了。

安省日报的记者还在笑:“那么,今天请问童小同学和秦先生有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吗?如果有的话,我们会在今天下午三点钟到你们的摊面上进行采访。”

童秀一口答应:“有。”

好运气来都来了,童秀可不会傻到把它推出去。再说了。童秀向来是花了一分力,要看到三分效果的人。

这次的报道机会,她要怎么把握,还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