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梦醒与嬗变 > 默认卷(ZC) 三、权力的合法性依据

默认卷(ZC) 三、权力的合法性依据

任何一种政权以及政权的领导人都有一个权力的合法性依据的问题。它关系到权力运行的是否顺畅和民心民意的向背。尽管传统社会里政权都有武力的背景,但马上得天下的“强人们”却从不敢懈怠了为自己政权寻找合法性依据。

春秋五霸遥奉那毫无权威的周天子,为的是换来自家霸主身份的合法性。如果没有哪怕是空头天子的认可,只凭武力,阻力就会大得多。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目的就是使自家的权力披上汉天子的外衣。“禅让”、谶纬都成为改朝换代者取得合法性依据的借口。此外五行轮换、五德交替,以及天相以符人事(即皇权受命于天)的种种理论,都是为皇权寻找合法性依据的大本大源。

明清两朝的统治者都将尊孔作为获得或曰加强合法性依据的手段,但他们的根本不同在于,前者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作为权力主要的合法性依据,而后者正好相反,必须强调胡夷入主中原的合法性(如雍正在《大义觉迷录》里强调周文王是东夷之人等等的妙论)。

合法性依据也可以凭借长时间而且有效的统治获得,满清入关,由于推行剃发令,曾引起了激烈的反抗,怀有强烈民族情绪的士大夫也长期坚持反清活动,但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武力征服与怀柔政策交相施用,满清稳住了江山,渐渐地,一般老百姓开始习惯了异族统治,而士大夫也纷纷归顺新朝,从而满清也就获得了统治的合法地位。

一旦一个朝代确立了其合法性,那么这个朝代的合法性依据已经有了,但每一个统治者的合法性仍需讲求。一般来讲,按正常继承程序继承皇位的人,有血缘和上届皇帝的“遗诏”作为依据,大体不成问题。但如果争位者比较多,争夺激烈,也会出现疑问,如雍正的继位,种种谣传一直传到清亡仍未止息。他自己跳出来解释,反而越擦越抹越黑。乾隆以后,由于密诏传位制度的实行,像他父亲继位那样的风波消失了,但三传之后,又出现了他们列祖列宗也难以预料的太后临朝问题。

我们在前面曾反复讲过,太后临朝称制在有清一朝没有制度上的依据,但是一方面是由于那拉氏身为小皇帝之母的特殊地位,一方面也是她具有的政治实力和手段,她还真的脱颖而出了。

不过,在她垂帘之初,她是巧妙地借用了皇室宗亲的地位和招牌,掩饰了她不合祖制的行为,咸丰的亲兄弟恭亲王奕不仅顶上了清朝废置已久的议政王的头衔,而且还兼任握有实权的首席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以他皇帝至亲的身份,直接出面秉政,多少冲淡了那拉氏的违制之举。

在西太后垂帘的最初十年,西太后的行为是十分谨慎的,摆出了一付精励图治的架式,还时常听大臣给她宣讲经史。而且恭亲王也的确拥有实权,实际上是他与西太后在共同掌权,西太后对恭王也相当在意,清朝几代皇帝为阻止八旗子弟的腐化,曾几次三番下令禁止旗人看戏(实际上从未真正禁住过),到晚清时节,禁令早弛。西太后本人是个戏迷,但在这个阶段,她就是不敢在宫中唱戏。她与恭亲王除掉了肃顺,但却仍然重用肃顺重用的汉族大臣,卒赖其力,得以剿平太平天国,迎来了所谓的“同治中兴”。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新的“王与马治天下”(东晋时人称王导与晋帝司马睿语)。因此,《清史稿》评论这一阶段的统治时说:“穆宗冲龄即阵,母后垂帘。同运中兴,十年之间,盗贼划平,中外乂安。非夫宫府一体,将相协和,何以臻兹?”剔除其中的谀词,倒也说出几分实情。

可是,老天不作美,西太后垂帘垂到十四年的时候,同治帝一病不起,一下子她统治权的依据就要丧失了,这次的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比咸丰死时还要严重,眼看她辛辛苦苦挣来的权力就有付诸东流的可能,据说,西太后曾说:咸丰死时她虽然悲痛(也有几分高兴,因为这给她提供了一个机会)却“以为犹有穆宗可倚,孰意穆宗至十九岁,遽又夭折,自此予之境遇大变,希望皆绝。”也就是说,西太后的统治权的合法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不过,这一次的危机也有对她有利的地方,这时的她,已经经过了十几年统治风雨的考验,不仅成熟老辣,而且有了“政绩”。在祺祥政变时她仅仅凭阴谋,而这时的她已经有人望了。她所缺的只是一个依据,于是她非常迅速地给自己找了一个依据——再给咸丰找一个继子,好让自己再当太后。

显然,这又是一次公然违犯祖制的行为,漫说同治并无亲兄弟,就是有,清朝也没有兄终弟及的传位传统,而且在其他朝代,这种方式也是招人诟病的(因为它易招致争位而使政局动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