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上的儿子;二是即使你是儿子,封王也不给地盘、人民。储君只能有一位,其余的给政治待遇,给“食采”,给钱养起来,只许你过“好日子”,不许你动野心打太子的主意。
这样措置,太子的位置一般比较稳定。如无特殊的政治情况,太子能够平安登极。但也有毛病,就是那些儿子们既有闲又有钱,又不许做事,一个个都比猪还蠢一点。穷奢极欲之外,拼命生孩子,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柽封在南阳二百多年,明亡时,南阳朱姓子孙封到轻车都尉的就有三万余人。封在洛阳的福王,家中金银财宝垒如山积,李自成攻洛阳,危城孤立将士拼命之时,不肯拿出一分钱激励守城军队,结果城破人亡,所有的钱都被李自成笑纳了。
这种情形到清代有了较大的变化。清代也不给儿子们封土。但不许儿子们闲着,皇帝指定“差事”,也就是指定工作给他们负责,有的是“常务”,有的是临时派定,由太子总起来负责。这当然是接受了前代帝王的教训,想出的新法子。爱新觉罗氏是少数民族,入关前的“文化程度”,也就是个“小学”学历吧,对汉文化的了解也就是一部《三国演义》而已。不知道兄弟阋于墙宫廷杀戮五步血流的汉家“文化”残杀的厉害。他们看到自己是“少数”,要对付庞大且是文化程度高的汉代民族,要统治这么大的国家,儿子们必须有能力、团结一致才能办到。前代帝王突出太子,把其余的儿子压下去,可以看做是“水落石出”的意味,清初立太子,却是一种“水涨船高”的路子。
据我观察,清室皇帝大致有两个共性:一、(孝敬)怕妈不怕老婆。二是都颇能干务实,昏庸无能的没有。第一条不去说它,第二条就是“水涨船高”的实效,儿子们从当皇子时就开始办差,在工作中历练,官场情弊,政务艰难,民间疾苦,甚至人情世故也都了如指掌——天赋学养,身体条件,政治环境都极优越,且是无需去锻炼写八股文应试,腾出大量时间做很务实、很宏观大局的事务。所以,只要不是智商有问题,或身体太弱,一个个皇子的实际素质都是相当了得的。这一条很像我们今日一些大亨,不但对子女施以最好的教育,同时在实践中让子女一步步提升能力,锻炼社会素质。
但就皇子而言,他们离最高权力太近了,抬手就能摸到。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女神叫墨杜萨,她长得极丑,头发都是蛇。人们不能看她,一旦看到了她,就会变成石头人,永远也回不过头来。无论“水落石出”还是“水涨船高”,这些金枝玉叶都看到了中国的墨杜萨——权力,他们成了石头人再也回不过头来了。
佛家理论“色”可以成“空”。
道家学说“实”可以化“虚”。
基督的话,那一本《圣经》上它不论理。只是一句又一句地传达“神的指示”。
儒家讲仁,讲忠恕,讲孝悌,讲礼义,把皇权捧到极致,带来的后果,是道德标准与实施道德的行为的不一致,是温情脉脉的虚伪。
很快的,清代帝王便尝到了这个又硬又苦又涩的果子。
倘作一下比较,是颇有意味的。清初多尔衮掌天下多年,主少国弱之时,他若想当皇帝,可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但他按《三国演义》来,不要学曹操,想学的是周公、诸葛亮,坚持不肯谋位。但(新君即位,几乎第一件事便是抄他的家)野史稗官说他是与大玉儿(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有暧昧关系,所以扶孤济弱。这事我坚持不信,因为他若篡位,不但有天下,且是可以娶了嫂子。
康熙是因为出过天花,遂以“独特的条件”无可争议当了皇帝。
但到康熙晚年时,储位问题变成异常的尖锐、复杂和麻烦的事。这是因为此时建国已七十余年,他的儿子们已经纳入了汉家文化轨道,懂得了当皇帝是怎么回事,更懂得了这其中的天差地别。如果说多尔衮有畏难政务(他是武将)的心思,这些皇子可不一样,他们变成了热衷政务,追求权力,乐此不疲的人,看墨杜萨看得真真切切,变成敲起来叮当响的石头人。
康熙皇帝共有二十四个儿子,他十二岁成婚,活到六十九岁,这些儿子是陆陆续续出生的,大的五十多岁,到他死时,最小的才四岁。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共是九位“爷”参与了这场史无前例的“闹家务”。其中二阿哥是原立太子,幽死。大阿哥幽死。八阿哥九阿哥另行改名“阿其那”、“塞思黑”(满语“猪”或者“讨厌”的意思),十阿哥也是终生幽禁——实际上,连最小的阿哥,四岁的二十四阿哥也参与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