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我已经度过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18岁以前,一个阶段是24岁以后,还有一个阶段是30岁以后。
在我的18岁以前,跟父母住在一起,家人就是父母。18岁以后我在北京上大学,家人就是当时在学校和社会上认识的大哥啊大姐啊小弟啊小妹的。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还没有“富二代”“官二代”这么明显的称呼出现,而且家里有钱、有权、有势力,似乎也不是像现在这样备受瞩目和让人反感。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有个好爸爸确实可以让人加分。从小到大我们的教育都是不鼓励我们去攀权附贵,但是在长久的社会分化差距拉大之后,我们又确实随波逐流地会对有权势和富裕的人投去羡慕妒忌恨的眼光。有一段时间,我观察身边的朋友,似乎都会对自己有一些做高官或者高管或者出手阔绰的朋友感到有优越感。
这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别人的权势财富名利跟你有什么关系呢?前几天莫言来广州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故事,据说很多年前他们家乡有个老乡挖到长白山人参,卖了几十万发财了,回到村里,家家户户都要请他吃饭,听他讲那发财的故事。那人穿了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始终没有脱下过,于是莫言猜测他依旧是个穷人,可能大衣里面依然是破旧的内衣。果然一段时间后,那人的表弟穿着这件呢子大衣出来被认出了,他说是表哥借了他的穿。
看来人人都希望交上有钱的朋友,希望能从交往中得到有益的合作或路子、信息。很多年前还有一个段子,说经常跟老板吃饭说明你快要发财了,经常跟领导吃饭说明你快要升官了。如果家里人就是老板和领导,那这个事情确实比较好,因为跟家人吃饭那是必需的。在我身边,确确实实,家人是老板或领导的朋友会混得有尊严。我们在这里讲尊严,不是炫耀,我跟闺蜜讲“无形的强势家人”这个概念,不是叫大家去充大头,冒充家里有大官,家里很有钱,我们不需要去冒充,因为每个人的大和小的概念不一样,每个人对有钱的概念也不一样。
经常看偶像剧的女孩更愿意冒充自己是贫困家庭出身,有着不为人知的苦痛一面,通过自己的努力艰难地生活在社会上。我不喜欢这样的剧情,这是特例,并不是每个灰姑娘都会遇到王子,王子只出现在灰姑娘去不了的地方,王子只会跟自己一样强势的人交往。这就是游戏规则。
我给闺蜜的忠言是,你必须强势,并且以强势的态度来保护家人,因为家人是你不可选择的背景,这种背景决定着你的出身,你不可以改变你的出身,但是你可以改变你的家庭,你可以用你的办法用你的智慧用你的能力将你的家庭打造起来,这跟我们出去交朋友一样,需要付出时间、金钱、心力。作为一个现代女性,你还要维护好你的形象,你的地位,你的王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你的家人作为你的后盾,让他们成为保护你的力量。如果他们还不可以,你,是可以的。一切取决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