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 默认卷(ZC) §男孩心中的抱怨哪里来

默认卷(ZC) §男孩心中的抱怨哪里来

一个远道来访的高中男孩,一个劲儿诉说着对生活的抱怨和不满。难道就是为了在心理咨询师这里讨个说法?还是背后有个心结?

心理症状:总看到消极的东西

这一天,电话预约后一位母亲陪儿子从很远的外省,来到心理健康中心。

母亲介绍说:孩子小时候很好,很出色,但是,初三的时候因为上网,学习成绩滑坡了,勉强上了高中,现在正在上高二。应该说是个懂事明理的孩子。可就是总看到身边消极的东西,总看到阴暗的东西,看不到阳光的东西。您快帮帮孩子吧!

男孩比较善于表达,他说:“我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就是改造社会。这个社会很不公平。学校里也是这样,老师对学生就不公平。我听说,交补课费的时候,一位家长交给老师的是个整数,多余的几十块钱老师干脆没退还。有一次,老师多收了我60元钱,过后我要才给我。还有,同学也都是那么粗俗,没有共同语言。感觉身边没有一个人能理解我。对了,前天早自习我趴在桌上睡觉,老师让我起来,我没起来,老师就严肃地批评我,叫我反省。您说这叫什么事儿?还有没有自由?不是说美国的学校都很自由吗?您说,社会怎么这样,人们怎么这样……”

我一直静静地听,直到男孩停止了诉说抬头看我。我这才笑着开口道:“你远道来访,就是和马老师讨论这些问题的吗?”

男孩也笑了,摇头说:“不是,不是。”

“那么,你是为什么来访?可以用一句话告诉马老师吗?”我引导说。

“我要有力量,我要上大学,可是,我静不下心来。”

“你的意思是说,刚才的这些思虑让你不能安心学习,让你感到很困扰?”

“对,对,您说我这是怎么了?”男孩渴求地看着我。

心理把脉:用消极的眼光看问题

为了促进男孩的自我领悟,我给男孩讲了下面的故事。

一位女主人乔迁新居。当天晚上,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黑暗中女主人刚刚摸到蜡烛,偏偏这个时候门外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心烦的女主人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脸,背着手,怯生生地问:“阿姨,您家有蜡烛吗?”怎么,我刚搬来的头一天,邻居就让孩子来借东西,这不是欺负新来的吗?今天借给他们蜡烛,明天还不来借葱?后天还不来借蒜?这还行!想到这里,女主人不觉心生怨气。于是对男孩说:“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没准备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了。就在此刻,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举起一支蜡烛,说:“阿姨,您看,怕您没有准备,妈妈让我送来的。”面对此情此景,顿时女主人深感愧疚,心中的怨气没有了。

男孩确实是个很有头脑的男孩,稍加思索就开始谈自己的体会说:同样的人和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看法,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我过去总是心态消极,所以总是用消极的眼光看问题,所以看不到生活的阳光。

我肯定了男孩的领悟,然后指导男孩尝试换个角度从积极面看问题。就男孩说的老师没有找零钱的实例,我引导说:买东西有忘记给钱的时候,卖东西也有忘记收钱的时候,家长和老师正在谈话的过程中,老师当时没有及时找零钱,谈话结束的时候也难免忘找了。不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吗?

接下来,我让男孩自己重新分析一下老师多收他60元钱的问题。男孩想了想说:那也是一次交书款,老师应该找我60元,当时没钱找。过两天我问老师,老师让我看记录上已经找给我了。这也可能是把钱找给别人了,却记在我的账上了。如果是这样,老师后来把60月钱找给我,也许就自己吃亏了,这简直是老师的大度了。

然后,我又提出了早自习和老师冲突的问题,请男孩换个角度思考一下。男孩想了想说:早自习不应该趴在桌上睡觉,即使真的困了,也该和老师好好说。更何况,老师也是为了我好。这样想来,也就不该抱怨别人。

男孩体验到了换个角度看问题的那种积极地感受,因而第一次兴奋地露出了发自心底的笑容。为了强化效果,我建议男孩回去后继续把一些问题尝试换个角度看。

第二天,男孩在妈妈陪同下如约再次来访。男孩说把几个问题尝试换了角度看,都有了积极的感受和体验。最后又问道:我为什么过去总是抱怨别人呢?

我对男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这是你问题的关键所在。你不是故意要与人为敌,是你对自己的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