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可不像春天那样总是姗姗来迟,那大雁南飞的翅膀一振起,就像画家拿着笔在涂抹着一样快。天高了,云淡了,稻田由金黄变成深黄了,林海绿涛很快变成了色彩缤纷的五花山了。
就在这突如其来的深秋里,小江南农场也像在追赶着秋天的脚步,完成了一桩又一桩大事:姜苗苗和李开夫转乘香港的飞机去台湾看望并考察鲍老板的大公司,与鲍老板商谈,能不能以股份制的形式合办造纸厂,不仅农场出部分资金,招收的工人也参股,而且亮出了一些优惠政策,鲍老板算是同意了。还有,华彬带领几名专家和教授在光荣农场考察以后,又调查了周边九十多个农场,大力发展奶牛业,兴建现代化乳制品大型龙头企业的可行性报告已正式批准立项,部里已同意支持一大笔资金。还有,李开夫和连喜与鲍老板商量,要利用贷款的方式扩大加工厂的生产规模,鲍老板一听,最后还是决定继续投资。
李开夫再三商量,也没阻挡住连喜要去光荣农场创新业的打算。连喜向姜苗苗和高大喜正式请求,他们也都表示同意。连喜心里这就有了小算盘,无论如何也要实现自己的诺言:亲自带人南下,考察研究扩大南方大米销售市场,制定销售策略,让北大荒牌大米,特别是小颖新研制成的北大荒香米,就像溢出堤坝的江水一样,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扩展,漫遍四方。
连喜急切南下的原因还有一个,从方春上次给他看了妈妈的来信,自己回信以后,妈妈大约每十多天左右就来一封信,多数是述说想念之情,再就是渗透如何穷困潦倒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他要去,一定要去看看妈妈,但,他始终没有和别人透露,眼瞧就要出发了,就连和爸爸也没透露一点儿。他知道,魏晓兰这个名字在小江南农场,不,应该说在北大荒,实在是不香。魏晓兰大概也察觉到这一点,上次偷偷而来又给方春留条偷偷而走。看来,她不是不想来,而是觉得没有脸面……连喜心里想:一定去,前天,收到这些信的最后一封,他已经是夜里失眠躺不住了,从信里幻化出的一个衣破食残、拄棍蹒跚在乡村街道上的形象总在他脑海里闪来闪去。睡不着了,打开灯,把她所有的来信重读了一遍,妈妈……她再丑也是生养自己的妈妈,我连喜一定好好赡养!
小颖听说连喜要南下考察,提出要跟随着去。连喜刚想说她去的理由不充分,小颖马上反驳说,她研究生毕业后一直投身在稻田、稻苗、稻壳、稻草里,亲耳听听南方人的意见,对进一步发展水稻生产研究新题目有好处;还有一条,作为专家,不能光埋头于实验室,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她话还没说完,连喜就憨笑着同意了,其实,一有要南下的念头,他心里就想:要是能带上小颖该有多好啊……
不知哪里走漏的消息,连喜一再嘱咐小颖南下的事情不要透露给别人,要起程的时候,办公室却接到局秘书处的通知,说贾述生让连喜南下时顺便到局里停停步,到他办公室去一趟。连喜实在够为难的了,自从嘉嘉跟着她妈搬往局里以后,他还一直没正面见到过贾述生。有一次,贾述生陪同国务院和省政府领导来视察大米加工厂,连喜故意悄悄躲了,请李开夫出面汇报。看来这回是无论如何躲不过去了。
连喜让小颖等人在局招待所休息,和秘书处联系好,来到了贾述生办公室。贾述生十分热情地让座倒水,只字不提和嘉嘉的事情,高度赞扬他要去光荣农场干一番新事业,表示要给予大力支持,还风趣地说,过去陈大远蹲过光荣这个点,现在该轮到自己蹲了。他还是当场长时那个风度,还是那番谈吐,像给连喜心里打开了两扇新的明亮的窗子。特别令连喜兴奋的是,贾述生表示,光荣农场的北大荒乳业公司开业之日,要召开一个如何构建龙头企业的现场会,计划还要构建麦业、药业、大豆加工业等大型龙头企业,实现北大荒经济发展的新飞跃。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工厂化生产,靠龙头带动,不仅育秧工厂化,还要搞订单农业,使家庭农场车间化……
连喜回到招待所一说,随行人员都兴奋起来。要不是有人,小颖就要扑进他的怀里,要狠狠地和他拥抱,狠狠地和他接吻。
随行人员除小颖之外,还有上海知青蒋英俊等。北大荒大米已经在省城、山东、深圳、广州建立了批发销售点,连喜除了准备走访已建的点,研究扩大销售规模外,还计划在上海等大城市再建几个批发销售点。贾述生招待他们吃了晚饭,吃饭时,你一言我一语,又是一阵大侃宏图,人人兴奋不已。上了火车,连喜和小颖依偎在一起,谈往事,侃未来,一宿没合眼就到了省城。他们刚走出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