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岁月(上下) > 默认卷(ZC) §第四十九章

默认卷(ZC) §第四十九章

“贾场长,”蒋英俊说什么也不坐下,进屋站着说,“我和几个同学去火车站送最后一批离开北大荒的知青。火车要开了,他们迟迟不上火车,有在火车站跟前的地头照相的,有俩一伙仨一串坐在地上喝多了的,还有和老职工抱着哭完上了车又下来的,差不多一百多人。火车开走了,他们也不回来,他们中间不少吵吵巴火说要见见你,见不到你就不回上海,不回北京,不回哈尔滨……”

贾述生一皱眉头:“什么意思?临走了还要闹场事儿怎么的?”

“看那样子,倒不像是要闹事儿……”蒋英俊说,“听那口气,不见见你是不想走,都吵吵有话要说。”

“奇怪。”贾述生说。

马春霞说:“述生,李开夫往台湾挂国际长途的事儿,你去也是干陪着,让李开夫自己在那里挂去吧,你跟蒋英俊到车站看看去。这知青可了不得,别闹出什么事儿来。”

贾述生打电话要来车,在家门口刚要上吉普车,姜苗苗走了过来:“贾场长,有件事儿向你汇报汇报。”

“上车吧,正好,咱俩一起到火车站一趟,”贾述生说,“有事儿就在车上说。”

姜苗苗拉开吉普车后门上了车,坐在后排座上,往前探探身子说:“贾场长,我在值班室一气儿接了两个电话,一个是东北农垦局财务处陈处长打来的电话,说是国营农场发展到今天,遇到了暂时困难,国家要给北大荒一些世界银行的低息贷款,让我们自己盘算一下,有没有偿还能力?贷不贷?”

“多少利息?”贾述生问,“多少年还?”

“年息百分之二。”姜苗苗回答,“二十年贷期,还说,必须让我们做出还贷计划,要有充分的还贷依据才行。”

贾述生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可以通知,明天上午八点,在党委会议室里开会,请场级领导、财务、计划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财会人员都参加,我布置一下,让他们拿出一个详细的安排计划。”姜苗苗点点头:“好,我回去就安排。”“还有一点,”姜苗苗说,“贾场长,必须拿出贷款投向,开发哪些项目,并要求附有可行性论证。”

“太好了!”贾述生说,“项目都是现成的。这些年,我们国营农场所以效益普遍不好,除农业本身就是个弱质产业,常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外,还有三点,一是这些年我们在这离城区远的荒郊野外办农场,随着事业的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交通等等,都要自己搞,农场农场,本来是企业属性,发展到今天,成了完整的小社会,都要靠自身来解决,粮食的效益出不来,就得向国家贷款,也就是说,是社会负担重造成的。二是失之于严格管理,‘家大业大,浪费点儿没啥’的思想普遍存在。我算了,我们农场年年光损失浪费就是很大一笔账,长了,这怎么行?第三点呢,现在提到改革上来认识就是机制不活。我算是看透了,这种‘铁饭碗’、‘铁椅子’永远产生不出好的效益来,要不,我怎么提出试办家庭责任农场呢,这些天,我连续看到报纸上介绍农村联产承包制试行取得的初步经验,简直太好了。有篇文章说‘钟声不灵政策灵’,说是有一个村子,过去出工靠敲钟,队长光敲钟敲半个小时,出工人数就是不齐,这改革的政策一到户,起早的,贪黑的,甚至爬半夜的,灵了……”

姜苗苗说:“有人担心咱国营农场和农村不一样,再说,全国好多垦区都没有搞的。”

“唉——,”贾述生长叹一声,“有些人呀,什么都是比着别人还没有干的,咱们带头一千,这不就是有人带头了嘛,多大个事儿呀,试一试,不行就算了嘛。”他说到这儿,又把话拉了回去,“项目的事情好说,这么大贷款投资,还期又长,就从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建设一些防御自然灾害的项目,从两方面着手立项,一是搞排涝设施,在全场形成网络式的排涝工程;二是建立防旱工程,等距排列,修造水库,引用松花江、黑龙江的水蓄存,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丰产丰收的把握性就大了……”

贾述生滔滔地说着,姜苗苗直点头。在她看来,这北大荒农场就像装在这位场长的心里,又像攥在他的手上,什么都能胸有成竹,信手拈来。

“贾场长,我还接了东北农垦局文化处一个电话,说老部长有指示,不要觉得农场遇到了一点眼前困难,就萎靡不振,这是前进中的困难,国家正积极帮着想办法给予进一步支持,这北大荒开发建设才二十多年,已经很了不起了,决定要建一个北大荒博物馆,让各农场提供展览物品,以建馆设计参考,我说,我们这里都是普普通通的,没什么珍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