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江青传 > 默认卷(ZC) §伸手“抓”《海港》

默认卷(ZC) §伸手“抓”《海港》

人”,于是从宁夏京剧团调来李丽芳演女主角。

不过,张春桥这“京剧书记”也不好当。怎么改,全要听从江青的旨意。张春桥注意了绕开“中间人物论”的误区,请江青在一九六五年六月七日审看,剧名改为《海港》。

六月十一日,江青在上海锦江小礼堂跟《海港》剧组谈话时,又是摇头。江青说,这一回犯了“无冲突论”的错误!

无奈,“京剧书记”遵命,又得避开“无冲突论”的误区……

如此这般,经过江青“指点”,她在京剧舞台上先后树起了五块“样板”,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

另外,从一九六三年十二月起,“抓”北京、上海两个芭蕾舞剧团,排演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一九六四年十月八日,毛泽东观看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说:“方向是对的,革命是成功的,艺术上也是好的。”

一九六五年一月起,江青到中央乐团,“抓”交响乐《沙家浜》。

这样,江青树起了八块“样板”。江青博得“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旗手”的“桂冠”,便源于此。

“样板戏”受舞台的局限,观众毕竟有限,影响也就有限。后来,在江青的“指导”下,逐一拍成电影。

这样,人们给江青编了个顺口溜:

“三十年代演电影,

五十年代看电影,

六十年代批电影,

七十年代导电影。”

这里惟一空缺的是四十年代,她在延安连电影都看不到,所以也就成了“空白期”。在一九六四年八月,毛泽东给江青写了两次批示,这表明江青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

八月六日,毛泽东在《中国政府抗议美国侵犯越南的声明》送审稿(这一声明后来发表于一九六四年八月六日《人民日报》)上,写下一段批语:

汪东兴同志阅后,即交江青阅。要打仗了,我的行动得重新考虑。

毛泽东

八月六日上午六时

毛泽东所说的“我的行动得重新考虑”,可能是指毛泽东原计划骑马沿黄河考察的行动。

在一九六四年八月,毛泽东又在《光明日报》“关于李秀成评价问题讨论的反映(10)”上,写了一段给江青的批语:

江青阅,此文有些道理。

关于李秀成评价问题的讨论,是当时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一九六四年七月二十五日《光明日报》发表戚本禹《评李秀成自述》一文,谈论了对李秀成评价的见解。

《光明日报》接连分期编发《关于李秀成评价问题讨论的反映》。在第十期上,选编了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蔡尚思、华东师大历史系主任吴泽对李秀成评价问题的一些意见。蔡尚思说,对李秀成既不应该全盘肯定,也不应该全盘否定。我基本上同意戚本禹的意见,可和他的看法又不完全相同……吴泽说,目前报纸讨论把李秀成的问题仅仅放在真投降、假投降上面,容易把问题简单化。

对此,毛泽东以为“有些道理”。毛泽东把批语批给江青,表明要江青关注文化界的种种动态。

在一九六四年十月,毛泽东再次给江青写了一段批语。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编印的《团的情况》增刊第三十四期上,发表了共青团南京市委提供的《一个立志务农的教授女儿和家庭展开的一场激烈斗争》一文。这篇文章是南京师范学院附中高中毕业生、共青团员黄桂玉自述的摘要,反映她立志务农,同家庭展开激烈的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到江苏省盱眙县马坝公社插队的经过。

毛泽东看罢,写道:

江青、李纳阅。

一九六四年十月,毛泽东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关于苏联国内情况给外交部的报告《关于苏联国内情况的报告》上,写下批语:

江青阅。

八月间的材料。到十月中旬发生突变,赫鲁晓夫倒台,末尾几条结论,有些估计不足。

由于江青抓“样板戏”作出了“成绩”,她的名字出现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山东省代表的名单之中。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一九六五年一月四月,当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时,江青作为人民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她,正式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了!

从《人民日报》刊登照片,从发表演说《谈京剧革命》,到当选全国人大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