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江青传 > 默认卷(ZC) §“唐蓝事件”满城风雨

默认卷(ZC) §“唐蓝事件”满城风雨

一九三六年七月一日,《辛报》:《唐纳·蓝苹合离记》;

七月二日《大公报》:《唐纳蓝苹,昨已携手回沪》;

七月二日《立报》:《表演一幕悲喜剧后唐纳蓝苹昨晨抵沪》;

七月四日《大公报》:《唐蓝珍闻?》;

七月四日《娱乐周报》:《六和塔结婚还不到三个月唐纳在济南自杀》;《唐纳蓝苹和解回沪》;

蓝苹“导演”的这部“悲喜剧”,成为上海一大社会新闻。

唐纳和蓝苹返回上海之后,借住在南京路上的一家饭店。《大公报》记者记述了当时的情景:

“记者于昨晚七时半,接到了唐纳的电话以后,便驱车急赴××饭店。一进门,就看见那个一向很好动而又顽皮的蓝苹,她还是那副顽皮的神气,不过精神很萎顿。房间里虽然开了风扇,她虽然只穿了件很单薄的黑绸旗袍,但她还只是满口嚷着热。

“记者一走进门,便紧紧地和唐纳握了握手说:‘应当恭喜你们,看见你们两个一块回上海来。’

“唐纳听了这句话,只是很深沉而又轻微地笑了笑,但那是一个愉快而又满意的笑啊!

“唐纳用了半嘶哑的嗓子和记者谈话。记者问他什么时候碰见蓝苹的,什么时候离开济南的?他说一路上没有好好地睡觉,所以嗓子变得哑了。他是二十九号会见蓝苹的,当夜便乘平沪车直回上海。

“唐纳又说,这一次上海许多朋友都很关心他们,他都很感激。尤其是朋友中有人特地赶到济南,这真是使他感谢不尽的……”

也就在这个当口,面对记者,蓝苹女士慷慨陈词:“离沪北上,参加救国运动的工作,后来知道唐纳自杀的消息,便即赶回济南,和他同回上海来了……”

蓝苹所说的“参加救国运动”,其实也就是回北平参加中共地下活动。当时,黄敬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刘少奇的指示,正在北平组织学生进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

郑君里呢?当他在大东茶室里惬惬意意地品茗之际,记者追来了。

郑君里只笑眯眯地说了这么一句:

“唐纳自杀,只要来问我好了,我什么事情都知道。”

可是,说罢,他除了笑之外,什么话也没说。

他是一个嘴巴颇紧的人。回沪之后,他才收到唐纳从济南寄出的那封信。

一点也不假,他是个“什么事情都知道”的人,然而,他不过说说笑笑罢了,从未对人透露蓝苹去天津的底细。

恰恰因为郑君里对“唐蓝事件”的“什么事情都知道”,后来“旗手”非置他于死地不可……

蓝苹和唐纳闹得满城风雨,记者们蜂拥到他们借寓的饭店。

不得已,她跟唐纳悄然离开上海,在苏州唐纳老家小住几日,然后搬到上海法租界毕勋路(今汾阳路)又开始同居生活。

当时的报纸,对于“自杀案两主角”,作了如下评论,倒是勾画着两人不同的性格:

“唐纳——他虽然具有着很前进很积极的思想,但是在性格上,却显得非常的软弱。对人总是笑嘻嘻的。没有看见他发过一次脾气。

“蓝苹,他的这个恋爱对手的个性,却正同他相反。

“一个豪放而带着孩子气的姑娘。在她的生命中,是没有畏惧,没有屈服的。刚强、豪爽。简直有燕赵慷慨悲歌之士的风度。

“她还有着一个非常热诚的性格。只要性情相投的人,不必有多少次的会面,她就可以熟悉得像多年老友一般的无所不谈。

“关于她童年时顽皮的事迹,她说得最为起劲。每当冬日之夜,几个人围坐在火炉旁,她竟会毫不疲倦滔滔不绝地谈上一两个钟头。

“大概在她的生活过程中,所受的刺激太多了。神经衰弱的病症竟降临到这么一个天真、热诚的姑娘的身上。一些的刺激,都足以引动起她神经的反应……”

唐纳是个表里如一的人,人们对他的印象如此,而他实际上也确如此。

蓝苹却有着她的隐秘。这个看似“天真、热诚”的女人,却有着颇为复杂的背景……

“唐蓝事件”,甚至引起陶行知的关注。为此,陶行知写了一首诗《送给唐纳先生》:

听说您寻死,

我为您担心!

您要知道,

蓝苹是蓝苹,

不是属于您。

您既陶醉在电影,

又如何把她占领?

为什么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