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系列纪实长篇《“四人帮”全传》中的一部。
我在八十年代初看了审判“四人帮”的电视转播节目之后,立下“宏愿”,要写《“四人帮”全传》(最初名为《上海风云》),是因为“四人帮”又称“上海帮”,作为上海作家,应该把这一“头号”上海题材列入写作计划。
由于这是一个重大题材,按照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要求,我详细上报了《上海风云》的创作计划,内中包括这部长卷的立意、内容提要、写作进度以至开列了几十位需要采访者的名单。
我的写作计划得到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给予了查阅有关档案以及“文革”资料的方便……
“四人帮”的“首领”是江青。在《“四人帮”全传》中,我最早着手写的是江青。
不过,由于江青是毛泽东夫人,涉及很敏感的政治问题,所以写写放放。后来着手的《张春桥传》,反而先写出初稿。
最初的《江青传》,只写到她从上海到达延安为止,取名《蓝苹外传》。
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九日,我写完《蓝苹外传》初稿。
一九八六年十月,为了庆贺粉碎“四人帮”十周年,一家地处大西南的出版社得知我的写作计划,要我把已经完成的三部初稿,即《蓝苹外传》、《“狄克”公案》(《张春桥传》初稿)以及《姚氏父子》(《姚文元传》初稿),合为一本书,作为多卷本长篇《浩劫》的第一卷出版(本书后记二,收入《浩劫》原序)。这家出版社把此书作为“重中之重”,决定以一个月的速度出版(在当时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出版速度)。
在书稿付厂排印之后,我忽然接到出版社的电报,要我马上从上海乘飞机赶去,有要事商议。我匆匆赶去,方知《浩劫》被有关部门停止排印。我拎着一大包手稿,怀着沉重的心情,飞回上海。
后来我才知道,有人主张“淡忘文革”,所以对“文革”题材书籍严加控制。尽管在当时无法出书,我仍毫不灰心。我以为,这是一部重大题材的书,需要精心创作、精心修改。我花了一年多时间,埋头于修改、补充。
终于,中国的政治气氛变得宽松。在一九八八年初,一家东北的出版社决心推出我的《蓝苹外传》。记得是三月间交给他们书稿。四月,我在上海一家书店里,居然见到一本书名为《蓝苹外传》的书。我以为是别人写的同名书。取下一看,竟印着“叶永烈著”!
原来,这家出版社以二十天的速度出书,使我非常惊讶!初版本第一次印刷,就印了二十万册!
此后半年多,我关于“四人帮”的另三部长篇的初稿,也都得以问世。香港还印出了《蓝苹外传》的香港版,书名改为《江青在上海滩》。
江青的一生,只写到进入延安为止,未免太不完整。我细细进行采访,加以补充,又花了一年时间,终于写出反映江青整个一生的《江青传》,全书五十万字。
《江青传》完成之后,由于需要办理种种申报手续,一直延宕着。一九九三年,《江青传》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审读,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得以出版,并在上海举行了首发式。《江青传》一问世,便成为当时最为热销的书,同时也成为盗版的“重点书”。仅我自己发现的《江青传》不同盗版本,就有八种之多(见本书后记三)!就连上海作家协会门口的书摊,也在卖《江青传》盗版本!
这次,趁《江青传》收入《叶永烈文集》之际,我又对《江青传》作了许多修改、补充,推出面目一新的新版《江青传》。
屈指一算,离完成本书初稿,已经十二个春秋。以后,我还会对本书进行修改、补充,因为只有不断修改,才能写好一本书。
叶永烈
二〇〇〇年六月六日于上海沉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