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猫四老鼠。
这是一句俗语。
南方小镇杨湾一带乡间百姓对猫和鼠的生育状况,常常就是这样概括和总结的。确切地说,就是猫一次能生养三胎,而老鼠则能生下四只小鼠。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但既然大家习惯这样说,习惯这样看问题,那么像“三猫四老鼠”这样的民间说法,倘若归入杨湾俗语,或者更宽泛一些归入南方俗语,大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比如在南方还有“无牛狗拉犁”、“新出野猫强如虎”等,对这些俚语俗谚,大家知道一般不必强求它们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猫三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首先,猫三是人,男性,虚五岁。需要说明的是,在“船出杨湾港”的过程中,五岁的猫三并没有长成大男人甚至老男人。这个故事开始的时候,猫三五岁,到故事结束,猫三仍然是五岁。由此可见,无论故事怎样无限地延续,时间却是有限的。
这是一。
其二,猫三是猫三母亲的第三胎,这一点不用怀疑,否则就不可能有猫三这样一个名字。当然猫三和猫三的两个姐姐的关系,与猫的“三”和鼠的“四”有所不同。猫三的母亲显然没一胞生三胎的功能,猫三的母亲在十年前生了猫三的大姐,在八年前生了二姐,又在五年前生下猫三。这只是生产方式的区别,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就有了猫三这个名字。
其实猫三这个名字除了这一层意思之外,还有一些别的内涵。“船出杨湾港”这无疑是一个现代故事。在现代大家知道,一对夫妻是不可以生三胎的。猫三的父母是南方乡间的普通农民,他们的传种接代的封建思想和社会的进步是很不相称的。他们在生了两个女孩之后,又毅然决然地生下了猫三。他们生养猫三的过程不属本文的内容,但他们这种违反计划生育的行为却是要受到政治上的批判和经济上的处罚的。因此猫三的出世给这个家庭背上了十分沉重的债务,为此猫三的父母毫无怨言,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猫三的命很贵,这一点不言而喻。命贵的孩子难养,取一个猪狗畜生的名字来缓冲矛盾,这恐怕不仅是杨湾的风俗,也是中华民族的风俗。所以在猫三这个名字中显然也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猫三这个名字虽然内涵丰富,但却不怎么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猫三以后倘若上大学,做大官,是不能沿用猫三这个名字的,猫三迟早要用一个正规的名字取代猫三的。但这件事现在还不急,现在还不在议事日程上,因为猫三的父母尽管受到了应有的批判和处罚,但始终拿不到猫三的出生准许证。猫三从一岁长到五岁,猫三仍然是一个没有出生的人,这样猫三就无须报户口,不报户口,暂时也就不必为猫三的正名费神。
猫三的父母面对沉重的债务,没有悲观失望,他们还很年轻,他们有的是力气,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猫三。
猫三的父母对于猫三寄予的期望是不难想像的。
猫三以后是辜负还是不辜负长辈的期望,现在还很难说。
猫三在五岁的时候仍不明白昨天、今天和明天,也不知道早上、中午和晚上的概念。当然有许多五岁的孩子都对时间概念有糊涂的认识。凭这一点不能断定猫三笨,更不能认为猫三是弱智,但不管怎么,可以看出猫三不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不属天才之类。
猫三的父母并不因此而灰心,说到底猫三才五岁,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更重要的不是弄清时间,而是吃。
猫三就是这样。
吃对猫三来说是很重要的,尽管他还不明白早饭、中饭和晚饭的区别在哪里。猫三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他在其他许多方面和别的孩子并无什么大的不同,但是猫三在对待吃的问题上却表现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异常。
这种异常就是猫三对于粮食的珍惜。猫三对于粮食的珍惜,不属穷人的孩子早懂事、“当家才知柴米贵”之类的范畴。因为一则猫三还不懂事,再说猫三家早几年虽然背了些债务,但猫三家不穷。现在南方乡村的农民大都很富足,他们在乡村的厂里上班,并从事第二以至第三职业,他们的年收入是城镇居民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猫三家的债务在猫三长到五岁时已经还清,以后猫三家就开始走向富裕。
猫三在家里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猫三的父母一再对猫三说即使饿全家也饿不着你。可是猫三他听不懂父母的话,猫三才五岁,猫三十分固执地珍惜粮食。
比如猫三的大姐或者二姐在吃午饭时,碗里剩下一些饭菜,这很正常。猫三的母亲就要拿去喂鸡,猫三便拦住母亲说:“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