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险峻,他觉得有必要问一问根生的想法,杨队长还应该对根生说明他自己很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来看根生,根生的单线联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将比过去更加孤单;杨队长还要告诉根生陈秀女差一点害了你,是陈小丫头的命换了你的命你知道吗根生。杨队长还想再说许多话,可是结果杨队长什么也没有说,因为根生很快就迷糊了。
杨雄看看根生,说:“唉,你睡吧。”
天亮的时候,根生醒过来,杨队长已经走了。根生走出来伸个懒腰,这时候玄空师父已经在堂前打坐做早课。
三
在1941年秋天形势十分险峻的时候,会觉回来了。
会觉每年春出秋归,所以对于会觉来说,一个四处化缘的和尚不存在该不该回来的问题。会觉在1941年秋天回来,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以后的事实将证明,会觉确实回来得不是时候。
那时候会觉大概有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他是十年前由玄空师父亲手剃度的,关于会觉,佛门的前因后果,并没有什么复杂的背景。会觉本是杨湾北边另一个小镇东桥镇上一家富户少爷,二十五岁成婚,一年后妻子身怀六甲时,家中遭了匪难,湖匪威逼会觉的父亲拿出若干银子,否则就拿孕妇开刀,会觉的父亲拒绝了,结果会觉的妻子被奸杀,未足月的孩子也夭折于母腹之中,会觉一念之下,投奔佛门。
玄空见他执意出家,当时考了他几个问题,会觉伶牙俐齿,立即取得玄空的喜欢,留在庙里,一年以后,正式剃度入佛门。
会觉因情而入佛门,下决心了断情债,净除尘根,他聪明勤奋,潜心钻研佛之精要,一两年间,就有了相当的水平,讲经说佛,精当深邃。
但是会觉毕竟年轻根浅,以后到底难守青灯,遂向玄空师父提出要修行问道,外出化缘,玄空亦因庙中开支日渐不济,应允了会觉,从此会觉云游四方,以天下为家。
会觉四出游方,是否果真修行问道,代佛宣讲,化度众生,每日是否坚持最起码的早晚两课,这只有会觉自己知道。每年会觉回来,玄空要考他的功课,这难不倒会觉,会觉心智极佳,不仅能领会佛学要义,还常常举一反三,这样玄空师父对他常年的云游,无可指责。
从1937年秋天会觉回来庙中就多了一个小庙祝根生,以后每年回来,会觉总要给根生带些礼物。可是在1941年深秋,会觉回来的时候,显得十分潦倒,一路上兵荒马乱,满目焦土,尸横遍野,会觉吃过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化缘来的钱财,也被土匪所劫,会觉回来时心意沉沉,面如土色。
应该说明的是在1941年这样的时期,杨湾一带乡间的民居常有被烧毁的事,桥梁路面也在破坏和反破坏中被折腾得面目皆非,但是杨湾的庙宇庵堂却没有受到损害,事实上,敌我双方对于“佛”都是谨慎对待的,佛事人员则因佛的关系而相对平安。
在杨湾一带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佛教建筑,一般的庙宇,像莲花庙这样,只有一两个和尚,这些庙宇庵堂之间,多少也是有一些联系的,比如互派僧人讲经,比如赠借经书,也有一些生活细节上的联系。当然这样的交往并不频繁密切,他们大都能够把握分寸,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
在杨湾镇向南十几里地,有一座尼姑庵,称作无心庵,由无心师太住持,下有了净、了因两个尼姑。因为无心庵和莲花庙距离比较近,两家时有往来。
这一日中午,会觉百无聊赖,看根生在院子里劈柴,这时候门前走进一个人来。
会觉迎上去,说:“了因师姐来了。”
了因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然后说:“过几天冬至节了,师太叫我送一些斋团来。”
根生咽了一口唾沫,放下柴刀,上去接过了因的竹篮,了因朝根生笑笑。
了因虽然一身出家人装扮,但掩不住脸上蛾眉杏眼等交织出的清秀,应该说,像了因这样的女子,无论怎么穿戴,她都是一个相当俊美的女子。
玄空师父出来把了因迎了进去,根生回想了因师姐的一笑,心里有点异样。
请注意在1941年根生16岁。
玄空师父留了因吃饭,吃过饭了因到灶房帮根生洗刷收拾,根生不要她动,了因说:“佛说,若人扫地,能得五种功德。”
根生就由她去了。
了因问根生:“会觉师父几时回来的?”
根生说几时回来的。
了因又问:“会觉师父怎么变了样子,留了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