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张春桥传 > 默认卷(ZC) §常溪萍打而不倒

默认卷(ZC) §常溪萍打而不倒

光是凭借聂元梓的两张大字报,毕竟还无法“砸烂”常溪萍。

光是依仗拳打脚踢,也未有从常溪萍的口中挖出什么够上“敌我矛盾”的材料。

怎么办?

查历史!于是,外调人员走遍天南地北。

关于常溪萍历史的外调,可以称得上“上海之最”,几乎把常溪萍身上的每一个汗毛孔都用放大镜仔仔细细查过一遍……

原来,常溪萍并不姓常,而姓昌,叫昌德兰,山东莱阳西南乡王屋庄人。生于一九一七年十月。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三八”式干部。入党的时候,他才二十一岁。

解放前,常溪萍担任过中共山东黄县县委组织部长、胶东区党委秘书长、西海地委委员、西海专署专员。

解放后,常溪萍担任过华东军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

他的历史清清楚楚。即使想在鸡蛋里挑骨头,也很难,因为鸡蛋里毕竟没有骨头!

按照当时最“时髦”的外调方法,首先查党籍,看看能不能打成“假党员”?

常溪萍的两个人党介绍人,都找到了,一个在江苏,一个在广西。

就在那样的年月,两个人党介绍人都明明白白地答复外调人员——

梁辑卿说:“常溪萍入党是我介绍的,常在入党方面没问题,当时还是进步青年。”

吴青光说:“我和常溪萍是同学,他入党是我介绍的。”

得了,“假党员”的帽子,无法戴到常溪萍头上去。

于是,又来个“时髦”的外调:查一查常溪萍是不是“叛徒”?

尽管常溪萍那时戴着“大叛徒”的帽子,但是谁都明白,那是聂元梓给他硬安的。就凭他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能算是“大叛徒”?

外调人员们查起常溪萍是否曾经被捕来了。

他们几乎找遍了能够找到的,曾与常溪萍共事的人。非常遗憾,谁也未曾听说常溪萍被捕过。

一份份外调材料上,都清楚地写着:“我没有发现常溪萍有被捕、被俘的事。”

可惜,“叛徒”的帽子又与常溪萍无缘!

事与愿违,许多外调材料上,反而记载着常溪萍的先进事迹:

“常溪萍对党忠诚老实,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生活简单朴素,不特殊化,态度和蔼,能深入群众。”

“胶东区委曾表扬过常溪萍。”

“常溪萍被评为‘西海模范专员”,

须知,这些话,出自“四人帮”高压政策时期,面对前来抓“叛徒”的专案人员,常溪萍的战友们实事求是,的确难能可贵。

一次次外调,一次次“竹篮打水——一场空”,没能抓到常溪萍任何把柄。

就连常溪萍改名,也曾作为疑点,查了一番:那是因为他被派往敌后工作,他的原名昌德兰是敌人熟悉的,只得化名。“常”与“昌”音近,改为姓常。溪萍是临时随便取的。不料,后来一直沿用常溪萍这名字,就连子女也姓常。他的改名是党的地下工作的需要而改,并非外调人员曾大胆“想像”是敌特化名钻进革命阵营。

一个人的历史,毕竟是用他的双脚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不像演员脸上的油彩那样可以任意涂抹。

常溪萍打而不倒。

经历了数百次批斗会,经历了铺天盖地般的大字报围剿,经历了上百次的内查外调,常溪萍巍然不动。

就连“常溪萍专案组”,也渐渐对常溪萍失去了兴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