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张春桥传 > 默认卷(ZC) §柯庆施之死

默认卷(ZC) §柯庆施之死

柯庆施的溘然而逝,对于张春桥来说,忧喜各半:柯庆施一向是张春桥强有力的支持者,他的死,使张春桥失去了背后的支柱;但是,也正因为失去了柯庆施,江青“建设”上海“基地”,就倚重于张春桥了,于是,张春桥取代了柯庆施,以致后来借助于“一月革命”成为上海的“第一把手”。

柯庆施的死,非常突然。

一九六五年四月十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播音员低沉的声音,在全国成万上亿台收音机里响着: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讣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沉痛地宣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市长柯庆施同志因患重病治疗无效,于一九六五年四月九日下午六时三十分在成都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在这里,需要插叙一句的是:一九七六年十月,当张春桥下台前夕,他所担任的职务,竟与柯庆施去世时的职务一模一样!其中,只是因为“文革”中取消了“中共中央华东局”,故张春桥没有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之职;另外,“上海市市长”则改换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其余一字不差。正因为这样,说张春桥取代了柯庆施,这“取代”两字是非常准确的。

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柯庆施去世消息的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柯庆施遗照和中共中央讣告。

此后,新华社连日报道为柯庆施举行的隆重的追悼仪式:

十一日中午,一架专机载着柯庆施骨灰盒,由成都飞抵北京。

十三日上午,首都各界一万三千多人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公祭柯庆施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主祭。

同日下午,上海万人追悼柯庆施。大会照片上,最醒目的地位站着当时正在上海的林彪。他脱掉帽子,露出没有一根头发的秃头。在林彪右首,隔着好几个人,站着满脸哀容的张春桥。

同日,华东六省——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分别在各自的省会,为柯庆施举行了追悼会,出席者有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和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方志纯、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叶飞。

可以说,柯庆施的追悼仪式,够隆重的了。

一九六五年五月八日,柯庆施之子柯六六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忆爸爸,学爸爸,做坚强的革命接班人》一文,是当时报刊上惟一透露了柯庆施之死点滴情况的文章:“您这次得病,来势非常厉害。当您处在昏迷状态时,谈话已很不清楚了,但您还是关心着国家大事,还在断断续续地询问工作情况……”

其实,柯庆施在一九六四年已发现患肺癌,在上海华东医院动了手术,切除了有癌的肺叶。不过,当时柯庆施的病作为“绝密”的消息,连“柯办”的几个工作人员都不知道!

切除肺癌之后,柯庆施的身体已很虚弱。一九六五年春,嫌上海太冷,他到广州疗养,然后又应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李井泉和正在成都休养的贺龙之邀,于三月二十三日前往成都。

一九六五年四月五日,正值清明节。中共四川省委李井泉、李大章、廖志高等在晚上设宴,招待正在成都的朱德、贺龙、柯庆施。

席间,有人提议,男宾、女宾分桌,夫人们另开一桌。于是,柯庆施夫人于文兰坐在女宾桌那边去了。柯庆施大笑:“今天解放了!”本来,柯庆施有病,只能吃清淡软食,忌油腻,夫人遵医嘱,很注意“管制”他的饮食。那天,柯庆施一“解放”,尽兴而食,从晚六时人宴,至晚九时才回招待所卧室。

柯庆施回屋后,看了些文件。临睡前又吃了一把炒花生米。

夜十二点多,柯庆施腹痛。柯庆施保健医生胡某马上前来诊治。

凌晨二时多,胡某挂长途电话给上海高于医院——华东医院院长薛邦祺,通报了柯庆施的病情。

清晨六时,因柯庆施病情加重,柯庆施秘书打长途电话给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陈丕显,要求火速派上海医护小组前来诊治——虽然四川医生已守候在柯庆施床前,但柯庆施宁肯相信上海医生。

当天中午,一架专机载着第一流的上海医疗小组,由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王一平领队,飞往成都。

经过几天的抢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