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张春桥传 > 默认卷(ZC) §毛泽东嘱张春桥与陈伯达同行

默认卷(ZC) §毛泽东嘱张春桥与陈伯达同行

就在张春桥的“成名作”在《人民日报》发表后的第六天——一九五八年十月十九日,毛泽东委派陈伯达和张春桥坐专机飞往河南郑州,前往卫星公社调查。

对于张春桥来说,简直是受宠若惊了!

毛泽东写给陈伯达的信,全文如下:

伯达同志:

想了一下,你和张春桥同志似以早三天去河南卫星公社进行调查工作为适宜,不必听二十一日刘子厚同志(引者注:当时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河北省省长)的报告。集中精力在卫星公社调查七天至十天,为杭州会议准备意见,很有必要。可带李友九(引者注:当时《红旗》杂志编辑)去帮忙。如同意,请告叶子龙同志,为你们调一架专机即飞郑州。

到郑州时,最好能请史向生同志和你们一道去卫星社。史对人民公社有研究,他去过卫星社。他是省委书记。

毛泽东

十月十九日上午七时

毛泽东嘱令调专机给陈伯达和张春桥,这充分表明毛泽东对他们此行的重视。

毛泽东在写下那封给陈伯达的信之后半小时,又补充写了一信给陈伯达:

伯达同志:

去河南时,请把《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一书带几本去,你们调查团几个人,每人一本,边调查,边读书,白天调查,晚上阅读,有十几天,也就可以读完了。建议将胡绳、李友九都带去,练习去向劳动人民做调查工作的方法和态度,善于看问题和提问题。

我过了下星期就去郑州,一到,即可听你们关于卫星社观察所得的报告,在四省第一书记会议上予以讨论。

毛泽东

十月十九日上午七时半

四天后,毛泽东又给陈伯达一函:

陈伯达同志:

你们调查研究卫星社大约要一个星期,包括调查团(社)营(大队)连(队)的各项问题。

然后,请找遂平县级同志们座谈几次,研究全县各项问题。以上请酌量处理。

毛泽东

十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时

又过了五天,毛泽东写第四封信给陈伯达:

陈伯达同志:

回信收到。我还须几天才能出发。如果遂平调查已毕,你们可去附近某一个县再做几天调查,以资比较。于十一月二号或三号回到郑州即可。已令吴冷西、田家英二同志昨日夜车出发,分赴修武七里营两处调查几天再去郑州。

毛泽东

十月二十八日上午四时

当时,陈伯达早已是中共“大秀才”,而毛泽东把张春桥的名字与陈伯达相提并论,这表明毛泽东在提携这位“新秀才”。

于是,奉毛泽东之命,陈伯达头一回与张春桥同行,前往河南嵖岈山。

一个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一个是柯庆施的政治秘书,此行究竟如何呢?

关于此行,据陈伯达在晚年自述:

一九五八年七八月间,河南省发表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我预先并不知道有这样的“章程”。这个“章程”做了不少“规定”,“公共食堂”就是其中之一。

在是年,似乎是当时领导农村工作的中央负责同,志主持起草了一个“关于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记得,我没有参加这个决议文件的起草工作。

本来,我没有想到喳岈山去参观,因为毛主席要我同张春桥去一趟,就去了。当然,受到当地一些招待。

似乎是住在我们对面的一位老头子,泄露出来关于“高产”麦田的秘密:那块所谓特别“高产”的麦地,是那几个爱作假的人在夜里趁大家睡觉的时候,搬运其他许多田里的大量麦子堆上去的。各地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大家看的集中地点是那早已收割的“高产”麦地,麦早已收了,可是不少的参观热心家却在那一块地里挖一把土带回去,作为纪念,或想作回去的“科学的试验”物。

那里的干部可能觉到我的态度不如他们原来设想的那样高兴。他们一个负责人曾经问我有什么意见,是否有不对之处。当然,那时我还不能说出什么。

没有几天,毛主席来电话指示,不要住太久。我们一些人在短短几天就离开了。

此行对于张春桥来说,是异常兴奋的。因为是平生头一回奉毛泽东之命执行任务,何况与“大理论家”陈伯达同行;陈伯达的回忆却是平淡的,他对于这个来自上海的“秀才”并没有太留意。

陈伯达回忆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