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怎么行,总得找个人向你介绍情况,再往里走,到办公室,看到秘书,说,吴秘书,这是王老师,吴秘书向王老师看了看,眼神不明白,大概想不明白老师怎么跑到厂里来了解情况,道,什么老师,哪个学校的老师,蒋委员说,你管哪个学校的老师,王老师,是唐书记的客人,吴秘书说,噢,蒋委员说,你向王老师介绍介绍厂里的情况,吴秘书说,哎呀,我正要出门,蒋委员说,你别溜,吴秘书说,真的,我本来已经走了,听到有电话,回来接了个电话,被你守住了,蒋委员说,那你总得安排个人介绍情况,王老师说,其实也不用有人介绍情况,我自己看看就行,我不是写报告文学的,不一定听厂里的情况介绍,我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到处看看的,蒋委员说,王老师你别管,我们会安排的,怎么可能没有人介绍情况呢,显得有些不高兴地对吴秘书说,你们还有谁可以陪客人的,吴秘书说,叫小魏吧,小魏今天好像没什么要紧事,打个电话,把小魏叫来,向小魏交代了事情,自己赶紧走了,小魏给王老师泡了茶,请王老师在沙发坐下,蒋委员也坐了一坐,但是没等小魏也坐下,蒋委员就站起来,对王老师说,王老师,厂里的情况由小魏介绍,我出去一下,一会再来,王老师想起身送一送,蒋委员说,不用不用,我一会就过来。
小魏也没有坐下,说,您是王老师,哪里的王老师,王老师正不知怎么回答,电话铃响了,小魏接了,说了一些话,都是生产或者经营方面的话,刚放下,又响了,再接,一会有人在外面喊,小魏出去了,过了一会进来,说,王老师,对不起,请您稍等,我去处理个事情,马上就来,走了出去。
王老师喝着茶,等着,电话铃又响起来,王老师有些犹豫,接还是不接,错过了时间,去抓起电话时,那边已经挂断,过了一会,又响了,去接,便听出是路正红的声音,王老师很激动,说,是路正红?路正红说,是我,我已经回到县城了,打电话到乡里,说你上午在服饰厂,果然在,怎么样,还好吧?王老师说,蛮好的,他们都很忙,路正红说,没事的,你有什么事情,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说,千万别不好意思,王老师说,好的,路正红说,你大约待几天?王老师说,我还没有决定,看情况吧,路正红说,最好多待几天,到时候,我还来接你回来,王老师说,好。
等了好一会,也不见小魏进来,有人走到门口,朝他看看,也不说话,又退走了,王老师再等,终于将小魏等来了,小魏手里拿着一沓材料,交给王老师,说,王老师,对不起了,我那边还有事情,您要的厂里的情况材料上全有,您先看起来,如果还缺什么,一会我再替你找些材料,我们厂的材料还是蛮全面的,提起水瓶给王老师的茶杯加满了水,又说,您别走开,一会中午蒋委员他们都来我们厂陪您吃饭,边说边往外走。
王老师将材料翻着看了看,一份是全面介绍工厂情况的彩色宣传画册,很厚,有精美的图片,有文字介绍,看得出是精心设计的,第二份材料是一篇复印的大文章,题目是《特色产品特色经营特色效果》,里边有很多数字,都是哪一年产值多少,哪一年利润多少,还有一本很厚的书,是全省乡镇企业介绍,其中有介绍安亭服饰厂的一小段,与王老师要搜集了解的民俗资料完全不是一回事。
小魏再也没有进来过,倒是有个女孩子进来过两趟,给王老师加水,也不说话,王老师想问问她小魏什么时候来,看她闭着嘴,觉得不大好发问,也就作罢,耐心地等待。
一直等待到中午,一大堆的人一起过来了,有蒋委员,有吴秘书,有小魏,一起来请王老师去吃饭,到了餐厅,又发现同一桌上还有其他几个人,一介绍,知道是县宣传部的两位干部和县电视台的三位记者,合并成一桌,蒋委员将王老师的名字一介绍,又补充说是唐书记的客人,县宣传部的干部说,噢,久仰久仰,另一个干部低声问,你认得?哪里的老师?哪个学校的老师?那个说久仰的干部说,现在凡称老师的,也不一定非得是哪个学校的老师,凡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声望的人,大家习惯叫作老师的,比如画家吧,叫老师,比如作家,人家也叫老师,比如一些学者等等,大家说,那是,那是。
饭仍然是吃得很热烈,不知是不是因为王老师稍年长些,大家不停地起来向王老师敬酒,大家说了许多话,并且像是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饭罢,蒋委员对王老师说,王老师,中午呢,你先回宾馆休息一会,下午我实在对不起,没有时间再陪你,我叫乡文化站的站长来陪你,下午两点半左右,她会到宾馆你房间来叫你的,苏站长是搞文的,也许和你更谈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