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1980年~1990年,你越过那片沼泽 > 默认卷(ZC) 老人角

默认卷(ZC) 老人角

三角井是南方小镇杨湾镇上一个普通的地名。

关于三角井这地方从前是不是有一口水井,这是肯定的。

三角井后来被填了。三角井就不再是一口水井,而是一个地名了,它的意义就像德寿坊、庙堂巷、郎中里这样的名字一样,不过代表着某一条街巷而已。

由于三角井被填没的年代已经比较久远,所以关于填没三角井的原因,在三角井附近一带的居民中,只有三个人能够回忆起来,这三个人的年纪都在七十岁以上。

三个老人讲起三角井被填没的原因,他们说法不能统一,当然也可能根本就不必要统一,关于三角井填没的原因实在并不重要,事实上,作为水井的三角井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三角井的井圈是一个三角形的石圈,这就稍微有一点特殊。一般的井圈有正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三角形的井圈并不常见,即使是在杨湾这样河浜纵横、水井遍布的水乡小镇,有三角形井圈的水井也只此一个。

三角井因为被填没而不再是一口水井,但是三角井的三角形的井圈却没有丢失,这个凿有佛像的石井圈现在放在陆茀民先生的院子里。

从前陆师母活着的时候,在院子里堆放许多杂物,那个井圈常常被掩盖了,没有人在意。这个井圈除了它的三角形状比较少见,其它好像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价值。陆师母在一年前去世之后,这些杂物仍然堆放在院子里。

属于陆茀民先生的私房总共有三间一院落。在从前讲起来,三间一院落只不过是中层偏下家庭的住宅规模。陆先生的家庭从前是很好的,陆先生的祖父据说是做官的,家里有很大的房子,但是陆家家大业大,小辈子孙很多,仅仅陆茀民这一辈上的男丁,就有十三人。所以房子分到各人名下,就见数了,在陆茀民这里,有三间一院落,也算是不错了。陆茀民和陆师母没有小辈,陆师母在世时,老夫老妻日子总算是舒适安逸的,后来陆师母去世了。

陆先生如果一个人住三间房子,这不仅浪费,而且陆先生一个人住也很冷清,所以他要把房子租出去。

杨湾镇上的老汤听说了这件事,他就来找陆先生要求租房。

陆先生和老汤也是熟识的。陆先生认识老汤,是老汤在镇上民政科的时候,那一年陆先生落实政策,有几件事不好落实,求到老汤,老汤帮助陆先生找过不少人,想了不少办法,还是没有办成。陆先生后来也就不再找老汤了。老汤觉得不好交代,专门到陆先生家去了一次,陆先生说,你不要放在心上,我晓得你是尽心尽力的。有这一句话,老汤也就宽心了。

那一天老汤正和陆先生说话,陆师母走进来,脸色很不好看,没头没脑就抱怨陆先生什么。老汤知趣地告辞了,他出了门,听见陆先生说:“你不认识了?他是镇上的老汤。”

陆师母说:“我知道他是老汤,上次托他的事情,托个王伯伯,一点用也没有,你看这个人的样子就不像个有本事的人。”

老汤听了陆师母的话,并不觉得冤枉,他从来是承认自己没有本事的,他只是觉得陆师母这个人和陆先生不大般配,陆先生是很懂礼的。陆先生从前家境很好,从小能够吟诗作画,文章书法也都是很好的。陆先生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做什么工作,养养鸟,种种花,下下棋,吊吊嗓子,俗称白相人。陆先生最得意的是唱昆曲,自称昆曲票友。实际上陆先生的水平,还达不到票友的水平,只不过业余哼哼而已,上台演出是不行的。陆先生为人温文儒雅,这和他喜爱昆曲不知是不是有一点关系,或者反过来说,正是因为陆先生为人温文儒雅,才会喜欢上古老而典雅的昆腔。

相比之下,陆师母就显得粗俗了点,当然这是老汤的想法。老汤并不知道,陆师母原是一个旧学很好的大家闺秀呢。

陆师母粗俗无知也好,知书达理也好,陆师母现在已经去世了,老汤不会记恨什么的,即使陆师母还活在世上,老汤也不会跟她计较的。

老汤跟谁都不计较的。他在杨湾镇上做了几十年的工作,也没有人提拔他做干部。老汤并不计较,几十年他做过好几个科的工作,民政科、文教科、宣传科、计划科,当然老汤都是做助理工作的,成立老干部科的时候,大家又想到了他。

和杨湾相同等级的乡镇,是没有什么老干部科的。但是杨湾有一点特殊,杨湾是一处古地,从前说是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在杨湾这地方出去当干部的人很多,现在干部老了,离休退休,回家乡居住,家乡的现政府,关心照顾,这是理所当然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