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陈氏针疗的特点。
连续医治了两个疗程,二十天,丁文秀的五官就基本复位了,再治一个疗程,十天,就完全恢复了。丁文秀回到电视台,重新上了屏幕,使观众大为振奋。热心的观众对她的替身不很满意。在她治病期间,他们曾经去信询问她退出屏幕的原因,要求她复出。
丁文秀仔细看了自己播音的录相,她还是发现了一点异常,在几句话的间隙,她的一只眼睛稍稍往一边斜了一下,这是过去没有过的。她十分不安地请同事们评判。他们又认真地看了她的录相,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这一小小的变异,反倒使她的仪容神态,比从前更亲切,更自然,也更富有魅力了。
小丁的男朋友接到她的信,就从北京赶来向她祝贺,他给她买了鲜花,并且他们很快就谈到了婚事。
到这一年的年底,他们就结婚了。
小丁说婚假回娘家时一定要去看一看陈继光老先生,他当然是十分赞成的。
他们备了一份厚礼送给陈先生。
那一天他们去看陈先生,陈先生仍旧很忙,病人很多,排着队等着。陈先生看见丁文秀和她的丈夫进来,他很开心。
丁文秀对他说:“陈先生,真是要谢谢您了,我也不晓得怎么谢您才好。”
丁文秀的丈夫也说:“真是要谢谢你的,陈先生。”
陈先生笑笑说:“你们不要客气。”
丁文秀的眼泪就流下来。她说:“不是我们客气,我想想真是的,要是没有您,我这个人不晓得会怎么样呢,我是不会有今天的,您是我的恩人呀。”
她的丈夫也说是。
陈先生连忙说:“不可以这样的,不可以这样的。我们做医生的,就是要帮病人看毛病,看好毛病是应该的,看不好毛病就不应该了。”
其他病人都说陈先生医德好。他们后来打听到丁文秀是从南京过来的,他们就对陈先生说:“陈先生,你的名气做到外面去了,你看人家南京人也下来寻你呢。”
丁文秀和她的丈夫看陈先生很忙,他们就告辞了。
过了一年,丁文秀就回娘家来过产假,她生下一个漂亮的女儿。丁文秀想女儿长大了她要让她学医。满月以后,丁文秀就抱着女儿到陈先生这里来,让陈先生看一看,陈先生自然是很喜欢的。
再过一年,丁文秀又回娘家,抱着女儿去看陈先生。女儿已经会喊陈先生爷爷了。
二
陈先生要收一个徒弟。因为陈氏针疗是祖传的,所以陈先生就要把本领传给他的小辈。
陈先生有三个子女,他们都不愿意跟他学医。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虽然说不上怎么好,但每个月都有工资和奖金,他们从前跟着陈先生下放到苏北的乡下去,吃过不少苦头,现在比起来,日脚好过得多了。
他们不肯学医,陈先生也不好勉强他们,并且他心里也晓得,他们就是学,恐怕也是学不好的,他们没有一点基础,学针灸是要有十分扎实的内科基础的。
大家都说,现在陈先生的针扎得更加准更加有效,不过陈先生自己晓得,他扎针的时候已经不如从前那样稳当了。
陈先生就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堂房兄弟陈思和,他向他讲了自己的苦恼,问一问陈思和的小辈里,有没有人愿意跟他。
陈先生把信寄走以后,他并没有寄予很大的希望。陈思和住在乡下的一个小镇上,他和他已经有很长时间不来往,他想这封信也可能那边收不到的。
可是过了不多几天,就有一个年纪轻轻的人来找陈先生。
他见了陈先生,就喊了一声“大伯”,然后他说:“我是振云呀,我是老三。”
陈先生晓得他就是陈思和的儿子。不过从前陈先生看见他的时候,他还抱在手里,现在陈先生一点也不认识他了。
陈先生后来就问了他几个问题,都是有关医学上的。陈先生对他的回答比较满意。他看出来振云是有一点根基的。陈先生就有了信心。
陈振云曾经在部队里做过三年卫生员,复员回来后在小镇的卫生所里工作。卫生所里医生很多,护士也多,都超编的,所以陈振云就被安排去做勤杂工,他自然是很不情愿的。
陈振云就在陈先生家里住下来,跟陈先生学针灸。
振云来的时候,穿一条裤裆很大的黄军裤,剃的平顶头,很土的样子,别人见陈先生收这样一个徒弟,就有点帮陈先生遗憾。其实陈先生自己心中是有数的,他晓得振云内秀,虽然不敢说他大智若愚,但陈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