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父亲还在渔隐街 > 默认卷(ZC) 低头思故乡

默认卷(ZC) 低头思故乡

姚一晃喜欢看电视新闻,地方台晚上六点半的新闻,中央台七点钟的新闻,省台八点钟的新闻,他都要一一挨着看下去,有时候甚至还要看上其他卫视省台的新闻。如果下晚六七点钟正好有事没看上新闻,一定要在十一点的晚间新闻里补上。看着每天在每个地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姚一晃就会知足地感叹,唉,还是我的日子过得太平啊。

姚一晃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好像有点摇摇晃晃不踏实,其实姚一晃的性格恰好相反,他一直是个不摇不晃安分守己的人,工作和家庭等各方面情况基本上风平浪静,他的老婆也不是欲望很强的女人,对老公是有一点要求的,但不会无休无止。不像有些女人,欲望无底洞,住了好房要住大房,住了大房要住更大房,住了更大房看到别人住别墅她又不高兴,总之永远是在不高兴的情绪中生活。姚一晃的老婆是适可而止的,差不多就可以了。加上姚一晃的好说话,他们的日子就过得比较平和稳定,他们是平静的港湾,无风不起浪。

所以谁也想不到姚一晃会做出这样一件事情。

事情虽然发生得突然,起因却是在一年前。去年中秋节后的一天,姚一晃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镜头是从一个垃圾箱开始的,垃圾箱里有许多被扔掉的月饼,有的连盒包装都没有拆,原封原样地丢在那里。镜头往上,就看到了一个农民工的朴实憨厚的脸,他告诉记者他叫王四喜,王四喜正和他的几个老乡在垃圾箱里拣居民扔掉的月饼,被记者拍了下来。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要拣,他们有点难为情,只是嘿嘿地笑,不说话,有个人把月饼往身后藏,另一个人慌张得赶紧把拣来的月饼又扔了。后来被问急了,王四喜就说,我想尝尝月饼的滋味。姚一晃当时心里一动,觉得酸酸的,那个念头就起来了。但他一直没有说出来。他的念头就是到下一年中秋的时候,他自己出钱买一些月饼,赠送给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的农民工兄弟。可农民工那么多,姚一晃不可能都送全了,他看到有一些农民工在大街上修路,他们住在街边临时搭建的工棚里,一长溜的木板铺,黑乎乎的被子和一口大锅,就是他们的家。姚一晃都想好了,如果买了月饼,就在经过工棚的时候放在那里,他甚至不一定和他们打照面,因为有几次他白天经过工棚,朝里边探头看看,里边一个人也没有,只有一地的潮湿。但是姚一晃显然没有考虑周全,这些工棚和工棚里住着的人,到明年中秋节时,恐怕早就不在这里了。姚一晃考虑不周全,说明了姚一晃并不很了解农民工的真实的生活状况。他只是和许多生活过得去的城里人一样,看到农民工艰苦,会生出了同情和怜悯之心。

月饼越来越贵,甚至还有金子做的月饼,还有水晶做的月饼,一盒月饼卖几百块上千块都是正常的事情,许多月饼盒里还搭配着茶叶、香烟、XO,更有许多月饼为辅其他东西为主的包装,就不知道到底是叫人吃月饼还是吃别的什么。不过现在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贵的月饼,也有便宜的月饼,在姚一晃家小区门口的超市里,就有便宜的散装月饼,看上去很光鲜,闻起来也香喷喷的,各种馅的都有,称一斤能有好些个,可以尝遍酸甜咸辣各种滋味了。姚一晃考虑到自己的经济实力,不可能买太贵的月饼送农民工,他就到超市去打听散装月饼的情况。那时候月饼已经撤柜,超市的老板觉得奇怪,说,你这时候来买月饼?姚一晃说,我不是来买,我来问一问价格。超市老板就警觉起来,因为这些年几乎年年都有关于月饼的事情被曝光,老板以为姚一晃是记者或者是卫生检查方面的人员,所以接下来无论姚一晃再问什么,老板一概装傻。姚一晃也没着急,离明年的中秋还早呢,何况现在月饼启动得早,有时候才过了清明,才过了端午,才吃了青团子和粽子,月饼就动销了。

其实赠送月饼的念头并没有一直留在姚一晃的心里,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忘记了这个想法。事实上有许多人和姚一晃一样,在看到或碰到一些让人感动的事情的一瞬间,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想法和念头,但最后真正把这些想法做出来的毕竟是少数人。姚一晃并不是少数人,他从来都是混在人堆里的大多数人中的一个,而不是鹤立鸡群的人。

姚一晃单位里新来了一个叫蒋玲的外地女孩,她好像经常做梦,她还喜欢讲梦,她一上班,就跟同事讲自己做的梦,开始大家还有兴趣听,后来时间长了,大家都烦了,就在背后给她起绰号,叫她蒋梦玲。有一天蒋梦玲到姚一晃他们办公室来拿什么材料,小莫弄怂她说,小蒋,又做什么梦了?蒋梦玲像一只好斗的蟋蟀,寂寞了半天,现在小莫拿根蟋蟀草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