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玉涵楼明明是座平房,没有楼,却偏叫个楼。
其实那也与我们无关,那又不是我们的房子,那是别人的房子,叫楼也好,叫房也好,叫什么都好,叫狗窝也无所谓,你较什么真呢。
但偏偏有人要较真的。较真的人还不少。历代历年都有。他们想,是不是从前曾经有楼,后来塌了,或者被火烧了,或者被人扒了,或者怎么怎么了,总之是从有楼到无楼了,从楼房到平房了,但原先的名字没有改,仍然叫个楼。他们持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到史书里考证,到地底下挖掘,到传说中窃听,还在自己的大脑里推理,可是考来考去,推来推去,也没有什么确凿的东西可以证明玉涵楼曾经是一座楼。他们心怀不满,心有不甘,说,这不可能呀。
这确实是不大可能。因为以这个地方的习惯,凡大户人家盖房,就没有盖平房的。除非他是穷人。但如果他是穷人,他就不会有玉涵楼这么大的地方,大概也不会给自己的家起个玉涵之类的名字。
据说,玉涵楼的楼主是清朝的一个状元,后来在京城做了大官,又后来从京城回来,就盖了玉涵楼,占地数亩。他可不是穷人。可是他却盖了一座没有楼房的楼。
于是,楼只是个传说。
传说就传说吧,即使是在传说周边的那些楼,那些真正存在的楼,比如听枫楼,比如丽夕楼,现在你看见它是有楼的,但是从前你又没有看见,从前也未必真有什么楼,也许它正是从前的一个传说呢。
这传说中的事情要说起来,就没个准了。有楼的不叫楼,没有楼的叫个楼,真没什么大不了,这样事情多的是,比比皆是。比如有一处叫天赐庄的,据说是某某朝代天子所赐,其实那庄主跟天子八竿子都没打着过,哪来的天子,更没有天子赐的庄,那只是他自己的庄;又比如有一处叫皇废基的,顾名思义,就是从前皇帝待过的地方,住过的房子,玩过的花园,后来时间长了,皇帝也不在了,那地方也废了,所以叫皇废基。可是又不对,这地方从来没有皇帝,从来不出皇帝,皇帝也从来没有来过,是不是因为口音的差错,应该是王废基呢,不是皇帝,可能是某个王吧,但是这地方也一样没有王,那这个“王废基”或者“皇废基”的叫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哎哟,管他怎么来的呢,啰里巴嗦说一大堆传说,传说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可是,谁又能保证传说真的与我们无关、永远与我们无关呢。
世界上的事情时时刻在变化着,本来有关的变得无关,本来无关的变得有关,谁又能想到,有一天,传说中的玉涵楼,竟然和我们牵扯上了关系。
那是因为红姐。因为红姐要盖楼。
红姐是我们这座城市里的风云人物,她的大名叫林红,她和她的老公周老师,原来都是中学老师,曾经十分安心于自己那一份稳定的又不失风度的职业。其实那样的人生也不错。
某一年教师节前夕,他们被一位家长请去吃饭,席间,那家长喝了点酒,兴奋起来,就吹嘘起自己的事业,他是做房地产的。
他忍不住吐露了房地产生意的秘诀,那就是一个字:地。
只要你有本事拿到一块地,你就成功了。他说。
你就立刻不是你了。他又说。
无论你是转手他人,还是自己造楼,或是立刻动手,或是闲置几年,你都成功了。他说。
但是,现在拿地很难了,地都差不多卖光了,我的成功,就在于我抢先了一步。他又说。
那天晚上,林老师回家后,上网看看有没有电子邮件,随手就搜索了一个“楼”字,结果林老师钻进楼去再也没有出来,她对周老师说,我要辞职。
周老师吃了一惊。
林老师又说,我决定了。
她决定不再当中学老师,她要去拿地,造楼。
周老师吃惊地望着她,半天也没缓过神来,张着嘴就是说不出话来。
林红说,你不用说,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我可以替你说出来——确实如此,人家是说了,现在拿地很难了,我们晚了一步——但是,林老师又说,有句老话,革命不分早晚。
周老师觉得林老师太异想天开,他以为林老师只是说说而已,所以他只是稍微地歪了一下嘴,没有发表意见。
其实林老师不只是说说而已,她付诸行动了。
如有神助,林老师居然成功了。几年以后,她已经成了这个地方的房地产大鳄,业内业外,都喊她红姐,颇有大姐大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