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土用了四个多小时,随着月亮的渐渐西沉,整个岛也跟着坠入了完全的黑暗。李小白躺在chuáng”上歇了一会儿,又翻身点起蜡烛,看一本之前带进来的小说。同样的一本外国名著,他曾经翻了好几次都没能看进去。没想这次掌灯夜读,竟让他耐着性子接受了那些生涩拗口的句子,感受到了那妙不可言的故事本身。
不知不觉间,一根蜡烛就燃完了。李小白合上书,闭上眼,脑子里尽是小说中的画面与镜头。把一本小说,看出一部电影的视听幻觉,多久没体味过这种深阅读的快感了啊。恩,好书慢慢翻,意境慢慢品。这书后半部分先不看了,留着存一存,等存出一点自己遐想的味道,再读。
点上第二支蜡烛,捧起另一本《宋词选》。
李小白说是对文学创作略懂”,但实际上不过是近些年看了一堆网络小说,大学时翻过几本当红的畅销书而已。论真正的阅读体验,不论是外国经典名著,还是古典诗词歌赋,抑或是各时期各流派的代表作,他都没正儿八经地读过多少。所以,他现在的文学素养和创作功底,除了能勉qiáng讲述几个都市校园里你闷我骚的故事,其它领域都还是空白一片。
这本《宋词选》,还是他上上星期去沙区图书馆,借书时刚好看到一个婉约美女要还,顺手拿回来翻翻的。和那本外国名著一样,李小白虽然知道它们是jīng华中的jīng华,经典中的经典。但现在网上刺激搞笑的电影、音乐、游戏那么多,哪还有jīng力来慢慢品这些?
此时却不一样。
李小白虔诚地翻开厚厚书页,低头凑近烛光一读,不知觉中竟嗅到淡淡墨香。随意地读了几行,挺好,但感觉还不太过瘾。曾听高中语文老师说,朗诵,是学好古文诗词的最佳捷径。李小白现在不为考试,不求掌控,却是油然而生出一股大声诵读的冲动。
翻翻目录,选了一首高中记忆很深刻的一首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làng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李小白一连朗读了三遍,越读越大声,越读越有感觉。刚开始,他还有点点顾忌,总怕自己并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被周遭的谁谁听到了嘲弄笑话。但慢慢的,面对只属于他一个人的清新,面对只属于他一个人的空旷,他的诵读开始纵情不羁,渐渐变得慷慨激昂。到后面,他更是伸开双臂狂奔,摸黑来到岛边,对着已有一丝蒙蒙亮的无边水域,放声吟诵:大江东去,làng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感觉真好。
接下来,又循着记忆诵了一首李白的《蜀道难》。顿一顿,又突发奇想地用四川白话碎念了两遍。苏轼是四川人,李白也在四川呆过很长一段时间,还真别说,这两人的诗词用四川话读出来,竟别有一番风味。而有了这个开端,再继续去看《宋词选》里的那些词,那些意境体验自然就大不一样……
天亮了。
又凑合着吃了一点早餐,喝些水,伸伸懒腰,继续劳动。
先切土豆,把两三个眼儿”切分成一块儿,8斤半土豆切了将近有60块。再前后大约间隔30厘米,左右间隔20厘米的种下去,这开发出来的土地就用去了一半。剩下的几平米空间,李小白用锄头大致勾出八溜小沟壑,把花生、huáng豆、绿豆、红豆每样都试验性质地种了两小溜。
浇水,那半桶水显然是不够了。到外面接自来水进来,却又白白làng费掉一次出入的机会。
好在,李小白早就有过准备。之前网站上曾提示的不准涉足水域”,应该指的是不要去岛之外的地方探索,但取点水上来灌溉总可以吧?他昨天买的麻绳和铁桶,就是为了现在的汲水。
但想是一码事,真正做起来却很难。
李小白有轻微的恐高症,而这岛边的每个位置,离下面的水域都是9米高。特别是最边缘的壁崖完全垂直,陡峭如刀削,人要掉下去,就根本别想爬上来。就在刚刚,李小白用绳子拴铁桶的方法试了一次。但等他战战兢兢地趴在崖边,费了半天劲把桶磕磕碰碰拉上来,铁桶里剩下的水还不到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