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后微微一笑:“先皇也未曾百战百胜啊,太宗皇帝未曾征服高丽,而英国公却征服了高丽,这一点便是先皇也难以做到。”
李世绩出了一声冷汗,忙跪倒道:“皇后言重了,臣都是仗着圣上与皇后的福泽声威才能侥幸取胜。”
武皇后听若未闻,悠然道:“我还记得贞观十八年,我尚在先皇身侧服侍起居。时年高丽权臣盖苏文叛乱,与新罗反目。新罗求助于我大唐。大唐即是新罗的宗主国,自然没有袖手不助的道理,当即先皇便决定发兵高丽。可是奇怪的是,朝中有不少人都劝先皇三思,先皇不但不听,反而决定亲征。当时大臣们有不少深夜求见,抱膝密呈求先皇不可亲征的。先皇只是微笑说,‘区区高丽只需一个李靖即可平之,朕之所以亲征,实因太过思念故人,希望这一场战事,能将他们引出一见罢了。老实说当年不能与他真正一分胜负,朕其实一直引以为憾的。’直到今日,我还记得先皇当日脸上那落漠思念之情。”
李世绩 垂首无言。
武皇后微微一笑:“我查过当年太宗皇帝亲征高丽的记载了。贞观十八年,七月,我大唐发海军四万,舰船五百艘;步兵骑兵六万以征高丽。另外新罗,百济协同出兵。出击沈阳,抚顺,城中守军皆不敢出战。攻破盖州,斩数千人。攻破抚顺,俘二万余人。海军攻破大连,俘八千人。进bī辽阳,高丽派四万人来援,我军四千人迎击,高丽大败,斩千余人。攻破辽阳,杀敌万余人。进军辽阳以东的白岩城,高丽派万余人来援,我军大将契莆力率劲骑八百迎击,高丽大败,斩千余人。白岩城守将投降,高丽派兵十五万来援,太宗皇帝命英国公你领步骑一万五千人于西岭列阵;命长孙无忌领jīng兵一万一千为奇兵,自北山出狭谷,攻侧后;太宗皇帝自领步骑四千,隐蔽于北山上,高丽援军大败,斩二万余人,三万六千余人投降。是役我军兵力不过三万,高丽兵力十五万,而为我军大败。薛仁贵等将军英武之名也于此役传扬天下。太宗皇帝将大部分高丽兵释放,遣返平壤,高丽国主大惊,而我军已抵达安市城。高丽降将高延寿、高惠真建议,直取平壤。可恨长孙无忌误事,坚决主张天子亲征,不可冒险侥幸,应先破安市,于是两军对峙于安市城下。可是后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我大唐战无不胜的军队对安市久攻不下,而后天气渐冷,粮食将尽,太宗见士卒不耐严寒,方才下令退兵的。不知我记得可有错误?”
李世绩忙道:“皇后所言,有如亲见。”
“是吗?这样我便不明白了,我军所向无敌 ,连下十城,夺人口七万,消灭敌人四万余人,自身损失千余人 ,为何会攻不下一个小小安市城。”
李世绩垂首道:“是高丽名将杨遇chūnjīng于用兵,死守不退之故。”
“是吗?青藤!”
“小人在!”一直侍立殿前的一名卫士,立刻上前跪倒。
“我记得你以前当过太宗皇帝的卫士,曾随太宗皇帝出征高丽对吗?”
“是!”
“当年,你随侍太宗皇帝攻安市城时,可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吗?”
“禀皇后,小人随太宗皇帝出征,一直担任太宗皇帝的近身卫士,小人还记得我军刚扎在安市城外不久,就有两个人夜入军营。也不知道那是何方人物,竟能轻易地直入太宗皇帝的金帐而不被发现。太宗皇帝见到他们后居然不震怒惊慌,只令我们几个卫士送上美酒,就让我们到外面守着了。那一夜他们都在里面喝酒,小人只断断续续听到里面几句话。太宗皇帝好象说‘岁月如霜,朕已老了,你们却风彩依旧。’另外一人最后说了一句话小人却记得很清楚‘皇上即执意如此,我也不再相劝。你我便以高丽存亡再斗上一场,皇上你能灭高丽,我必能救高丽。’后来,他们就走了,太宗皇帝竟然亲自把他们送出帐,然后他们就消失在万军之中,小人不知道他们怎么来的,也没看到他们怎么走的。再后来,不知怎么,安市城怎么也攻不下,我军的粮道又被破坏,粮食运不来。按理说我军的粮道一直有jīng兵保护,没有理由被破的。可事实确实发生了那样的事。我军粮草不继,太宗皇帝只得下令退兵。在退兵前,太宗皇帝还备了厚礼,令人送入安市城中,说给守城主将。小人原以为是送给杨遇chūn将军的,可太宗皇帝却不提杨将军的名字,只一再重复要送给守城主将。礼物送入城后,杨遇chūn将军在城头答礼,太宗皇帝在城下遥望城头良久,方才长叹退兵。小人一直不知道,太宗皇帝最后那失望叹息的神情是为了什么。”
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