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就再不是寇仲了。寇仲要挥军北上,就必须有足够的把握困住李世民。而除了他徐子陵,又有谁还有那样的胆色敢以薄弱的军队围困洛阳,又有谁有足够的智谋敢与李世民互相斗法。又有谁能得寇仲的绝对信任,敢将全军安危存亡尽皆jiāo付。为了让中土倍受战火煎熬的百姓不必再受突厥人的蹂躏 ,为了让寇仲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全力与突厥人做战。无论徐子陵本意如何厌战,私心如何敬重李世民,都不容他不站出来,尽心歇力,相助寇仲。
寇仲知道徐子陵的心意,心中感受亦是复杂。一来明白徐子陵深深的痛苦,知道违背他的本性去和他敬重的朋友为敌对他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更加感念他对自己的情义。可是同时心中又有一点若有似无的喜意。至少,因为此事,徐子陵现在不会远离中土,远离他。即使他马上就要引兵北去,但他与徐子陵终还是站在一条战线上,在为着彼此而奋战。可转念一想到其中的艰险,却又倍觉忧心。他以一支孤军深入唐境与金láng军做战,几乎与送死无异。虽然他对将士们说来意气风发,信心百倍,但深知突厥人骑she之利的他,深深明白这一战的胜算少的可怜。纵然他向来胆大包天,用兵每出奇策,常于最不可能时取得胜利,但仍然知道,此行败多胜少,极可能有死无生,但大义所在,却又不能不去。同样,徐子陵以少量的兵力围洛阳,本身已是至大的冒险,洛阳外围的不少城池尚在唐兵手中,洛阳城内的李世民更是不世人杰。只要稍有差迟,徐子陵也同样难逃败亡的命运。如果徐子陵真的……虽说当国家民族面对危难之时,纵有万千艰险,他们也不能退后半步。但是想到徐子陵的安危,他仍是不由地不心乱。
寇仲心绪正纷乱如麻,耳旁却听到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声音道:“寇仲,让玉致和你并肩杀敌吧。”
寇仲大惊,抬眸,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站着的人是宋玉致,是那个爱好和平,最恶征战,每每因此而气恼自己的女子。
宋玉致含笑道:“我都知道了,突厥人要犯我中原。你竟抛下即将到手的胜利,誓阻金láng军。如此豪情大义,才是我宋玉致真心佩服的英雄好汉。我要和你站在一起,让天下人都知道,宋家军和少帅军是永远一心一意一体的。让天下人知道,我宋家上下也是把国家民族放在心上的人。我宋家支持少帅军,不是为了争权夺利,不是为了本家的荣耀,而是为了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定的国家,一个关爱百姓的君王。当异族 铁蹄要践我中土时,我宋家男儿也愿抛头洒血,护我百姓。只要是为国为民大义所至的事情,无论有多少艰险,我宋家军誓与少帅军同生同死共同进退。”
宋慡宋法亮这一gān宋家大将,听得本家小姐这一番话,均觉豪气上涌,原本的一点犹疑尽去,一起跪倒大呼:“宋家男儿愿誓死追随少帅,三生杀敌,七世报国,百死无悔。”
如此热血豪情,感染得其他一众将领均一起跪地盟誓。
寇仲眼望宋玉致清亮的明眸,心中涌起深深的感激。他岂会不知道宋玉致如此做为暗含的深意。少帅军是他的本人部队,自然对他维命是从,决无二心。但宋家军是宋缺的人马,追随他打仗,只为了他霸业大成后与宋家的联姻可以确保宋家的地位。眼见洛阳已围,胜利可期,他居然带了大批人马到唐境去和突厥人做战。虽说是为着国家大义,但也对本身的帝业发展造成极大的障碍。突厥的凶狠残bào更是天下知名,要宋家军全力投入到这样的战斗中去,宋家将士们一时间心中未必完全认同。可是与突厥人对战,若没有训练jīng良的宋家军的加入,战胜的可能几乎等于零。宋玉致于此时决然站到他身边,表示宋阀高层毫无保留对寇仲的支持,又以民族大义激励本家儿郎,打消他们疑虑的情绪,确保了整个军队的将帅一心,使寇仲指挥起来可以如臂使指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