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怨恨之累的女流,碧秀心高明百倍。碧秀心深爱石之轩,石之轩心中亦有碧秀心,娶其应娶,嫁其愿嫁,原与正邪无gān,亦于他人无gān。可叹碧秀心终难忘天下,而石之轩亦难忘圣门,最终石之轩因碧秀心而永远无法弥补不死法印的破绽,而碧秀心亦因石之轩而死,但从头到尾,他们都是求仁得仁,即得了心中所爱又做了想做的事,便是碧秀心自己亦无怨意,更无需旁人来为她嗟叹。她为女儿娶名石青璇,仍是石家的女儿,并不姓碧,可见她心中真情,亦知她无悔无怨,同时也代石青璇承认了石之轩生父的地位。这些年来石青璇与石之轩互不相见,与其说是她耿耿往事不肯原谅,倒不如说是石之轩内心有愧,根本不敢面对这个女儿。倒是让天下人全都弄错了,全当她石青璇是第一等的可怜人,纷纷为她打算替她出头,平白让她讪笑烦恼。”
师妃暄忍不住也长叹了一声:“我与石之轩都错了,我们都过份gān涉了青璇的私事,反而适得其反。青璇清贵出尘,这人世原本委屈了她这般的人,而徐子陵也是个超出尘世纷争的人,他们的人品性情有极多相似之处,又正好有缘相逢相jiāo。我与石之轩都以为他们相匹配,有意要撮合他们。我屡次对徐子陵表达此意,要求他主动亲切青璇,石之轩更屡屡以生死相bī徐子陵去见青璇,原是一番好意要为青璇打算,最终还是害了他们。事实上青璇与子陵在性情爱好选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能够相遇相识亦是机缘,青璇对子陵与旁人不同,子陵对青璇亦极具好感。若有时机,未必不能情根深种。只可叹我与石之轩操之过急反适得其反。青璇对石之轩即使并不深恨,但也谈不上亲近,石之轩不问她的意见,即自以为是,处处以知她心意为名qiáng令子陵入蜀,只能令青璇反感不快,亦令徐子陵宁死不肯相从。而我犯的也是同样的错误。青璇淡漠世情,本心却自高贵坚定,极具自尊,凡事不肯受人操纵。子陵看来谦和,内里实有极qiáng的傲骨,虽然不曾表现出来,但却极不喜欢受人摆布由人安排。当年在蜀中,我苦心想助他学成换日大法,可他只看过岳山的书册后就将武林中人不惜一切想求到的秘册随便埋掉,并不放在心间,可见他这傲气所在。也因这份对于我们过份热心安排的反感他一直有意无意回避与青璇相见。偏偏青璇的骄傲和固执与他一般。当年他与寇仲分手后曾入蜀去寻青璇。我原以为他是要长居幽谷,谁知他又出关而去。看来他和青璇都已取得了共识,他们都是随性自然之人,感情之道,亦是自然而来,自然而生,若是因外力qiáng求刻意而为,反是他们所不屑做的事。这一生他们会永永远远互为知己。青璇会为助他而步入红尘,如若青璇有难,他也会不顾一切宁舍性命相助,但他和她都不会再进一步了。”
绾绾掩唇笑道:“邪王是爱女情切一心求好,而师仙子你怕不只是为了青璇大家吧,只怕还有愧对子陵之心,有心让石青璇为你补救,结果却是反而令他们平和自然的感情中有了斧凿的痕迹,令得他们彼此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