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中国建筑常识 > 唐·五代·辽

唐·五代·辽

代以后最通常的八角塔的萌芽。(四)群塔,山东历城九塔寺塔,在一个八角形塔座上建九个小塔,是明代以后常见的金刚宝座塔的先驱。自从嵩山嵩岳寺塔建成到玄奘塔出现的一百五十年间,没有任何其他砖塔存留到今天,更证明嵩岳寺塔是一次伟大的尝试。而唐代在数量上众多和类型上丰富的砖塔则说明造砖和用砖的技术在唐代是大大地发展了一步。

宗教建筑方面一次特殊的活动是武则天夺得政权后,在洛阳驱役数万人建造奇异的“明堂”“天堂”“天枢”等。这些建筑物不是属于佛教的,但是创造性地吸取了佛教艺术的手法,为这个特殊政权所要表现的宗教思想而服务的。“明堂”称作“万象神宫”,内有“辟雍之像”,建筑物高到二九四尺,方三〇〇尺,一共三层。“下层法四时;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最上层法二十四气,亦有圆盖。以木为瓦,夹纻漆之,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在结构方面是很大胆的,当中用巨木,“上下通贯、栭、栌、撑、借以为本”。“天堂”高五级,是比明堂更高的建筑,内放“夹纻”大像(夹纻是用麻布披泥胎上加漆,干了以后去掉泥胎成空心的器物的做法)。“天枢”是高百余尺的八角铜柱,径大十二尺,下为铁山,周七十尺,立在端门外。这些创造,虽然都是极特殊的,但显然有它们的技术基础和艺术上的良好条件的。佛教建造的有在龙门崖上凿造的巨大石像和窟外的奉先寺(寺的木构部分已不存,但这组巨像是唐代雕刻得以保存到今天的最可珍贵的实物之一)。

自七世纪末叶以后到八世纪中叶,建造寺院的风气才大盛。原因是当时社会的需要。八世纪中叶侈奢无度的中央政权遇到藩镇的叛变,长安被安禄山攻破,皇帝出走四川。唐中央政权从此盛极而衰,此后和地方长期战争,七八十年中,人民受尽内战的灾害搜刮之苦,超度苦难的思想普遍起来。在宫廷方面,软弱的封建主,遇有变乱,也急求佛法保佑,建寺用费庞大,还拆了宫殿旧料来充数。宫廷特别纵容僧尼,京城内外良田多被僧寺占有。在五台山造金阁寺,全用涂金的铜瓦,施工用料的程度也可见一斑。到了九世纪初叶,皇帝迎佛骨到京师,在宫中留三日,送各寺院里轮流供奉,王公士民敬礼布施,达到举国若狂的地步。宦官权臣和豪富施钱造寺院或佛殿、塔幢以求福的数目愈来愈多,为避重税求寺院庇荫的人民数目也愈来愈大。九世纪中叶宗教势力和政权间的矛盾便造成会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的“灭法”。当时下诏毁掉官立佛寺四千六百余区,私立寺院四万余区,归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财货田产入官,取寺屋材料修葺公廨,铜像钟声改铸钱币。这些事实说明人民的财富和心血,在封建社会的矛盾中,不是受到不合理的浪费,就是受到残酷的破坏,卓越的艺术遗产得以保存到今天的真是不到万一!

唐代有高度艺术的、崇峻而宏丽的宗教建筑大组群的完整面貌,今天已无法从实物上见到。对于建筑结构和装饰的形象,我们只有在敦煌石窟寺壁上,许多以很写实的殿宇楼阁为背景的佛教画里,可以得到较真实的印象。敦煌著名的壁画《五台山图》中描绘了九十座寺院组群的位置,其中之一“大佛光之寺”,就是今天还存在五台山豆村镇的大佛光寺。更可宝贵的事实是寺内大殿竟是幸存到今天的一座唐代原物。我们从这座在会昌灭法后又建造起来的实物上,可以具体地见到唐代建筑艺术风格手法,和它们所曾到达的多方面的成就。这座建筑遗产对于后代是有无法衡量的价值的。

总的说来,唐代在建筑方面的成就,首先是城市作有计划的布局,规模宏大,不但如长安、洛阳城,并且普遍及于全国的州县,是全世界历史上所未有的。其次就是个别建筑组群在造型上是以艺术形态来完成的整体;雄宏壮丽的形象与华美细致的细节、雕塑、绘画和自然环境都密切地有机地联系着。以世界各时代的建筑艺术所达到的程度来衡量,这时期的中国建筑也达到了艺术上卓越的水平。当然,无论是长安的宫廷建筑物还是各处名山胜地的宗教建筑物,还是一般城市中民用建筑物,都是和唐初期全国生产力的提高,和以后商业经济的繁荣,工艺技术的进步,西域文化的交流等分不开的。但一个主要的方面还是当时宗教所促进的创造有全民性的意义。劳动人民投入自己的热情、理想和希望,在他们所创造的宗教艺术上:无论是雕刻、佛像或花纹;作大幅壁画,或装饰彩画;建造大寺、高塔或小龛,或是代表超度人类过苦海的桥,当时人民都发挥了他们最杰出、最蓬勃的创造力量。

中唐以后,中央政权和藩镇争夺的内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