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达暂时将见不见太子之事也放了下来,因为要调查齐王,太子也不再胡闹,短时间内应该不至有什么问题。可谁知道会突然出了这种事。
同行的杜荷则更加焦急自责,一路上不住的责备自己,为何不在太子一到洛阳时,便立刻前往太子身边。即便自己在太子身边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也好过如现在般忐忑无措,只能胡乱猜测。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至少还有晋阳公主在。晋阳公主能够回长安,想必事情还有转机。
现在最重要的,是弄清太子殿下究竟是如何与齐王谋反一案牵连到关系的。太子被软禁后,竟是一点消息也没有,京中朝臣都不清楚其中gān系,实在让人无从入手。
就这样怀着焦忧的心情,一行人赶回了桌中。明达没有立刻进宫,而是去寻了长孙皇后。
本已下定决心不再过问宫中之事,开始准备行囊想要远行的长孙皇后,得到太子被软禁的消息后,也无法继续坚持,立刻便秘密求见李世民,因此到也知晓一些具体情况。两边所知一印证,到真有了眉目。
纥gān承基,果然是此人。是他揭发太子暗中相助齐王、意图不轨之事。
明达已探得一些纥gān承基的消息,只是此刻李世民正在气头上,若无充分证据,很难说服他。
然而若要证明太子无辜,势必又要牵连出魏王李泰来。虽然此事并非李泰直接而为,但他暗中着实有不少小动作。对明达来说,同样是哥哥,再如何偏向太子,亦要考虑魏王处境。对于长孙皇后来说.
两人都是亲生儿子,顾虑更多,伤心也更多。
幸好李世民一时之间也还没有立刻发作太子的意思,只将他软禁而已。这几年来父子之间关系融洽许多,李世民对太子也很满意,此次若非暗探截住前去与齐王联系的太子亲信,从其口中拷问出太子竟欲借此bī宫,又有确凿证据证明太子近期频繁出入军营,私自积蓄力量,且行事狂悖,李世民也是不愿如此的。可就算软禁了太子,李世民仍然心存犹豫,不舍得就此发落了太子,便也一直拖着。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长乐公主与豫章公主竟前后病逝。李世民悲痛不已,却接到暗探消息,两位公主病逝之事颇有蹊跷,而各种线索,竟隐隐指向太子。
“承乾!你就真的如此迫不及待吗!”大殿中只剩下这天下间最尊贵的父子两人,李世民看着面前憔悴许多的长子,痛心疾首。
突然被召回软禁,几日的不闻不问,李承乾又如何不怨不痛,现在突然听到父皇如此质问,想到幼时那场变乱,那个保护了自己却依旧被赐死的堂兄,心灰意冷之下恨不能反唇相讥。但心中始终记得杜荷那一封语焉不详的密信,那一个有些虚渺的希望,终于还是忍住了。若说这几天软禁有什么收获,那就是让李承乾彻底冷静了下来。对于自己最近自bào自弃的所作所为,对于明达之事,都开始有了重新思考。
在终于明白自己对明达的心意后,李承乾也不敢相信,也唾弃自己,却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起了不该有的心思。现在,他只想见明达一面,不论生死,总要亲眼看到她。至于以后的事,却不敢多想。
见垂首李承乾沉默不语,李世民突然觉得很疲倦:“你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说了,父皇会相信吗?”李承乾尽量不让语气激烈,这一句话也说得平静而落寞。对自己父皇的性格,李承乾还是有几分了解的。
李世民果然起身走近两步,凝视李承乾开始思考。“莫非,此事还有隐情?”
李承乾自嘲一笑,抬头看向李世民:“儿臣也很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臣近日所为,实多狂悖不当,但儿臣从未起过那般大逆不道之心。儿臣出入军中,亦只是想北上征讨薛延陀部。谁知……”
说到此处,李承乾顿了下来,再次垂下头。
李世民自己亲身经历过夺位之争,听承乾起了个头,立刻猜到其中未尽之言。之前李世民并非没有过这样的猜测,只是一边是自己欣赏的长子,一边是自己疼爱的其他儿子,便也没有去深思细想。现在李承乾当面提出,李世民自不能再当做不知。
魏王李泰很着急,明明一切都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为何父皇却迟迟不下决断,只是将太子软禁起来便罢。所有证据指向都是不利于太子的,为何还是不能立刻将他拉下来呢?要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变数就越多。可偏偏现在还不能妄动,若是被察觉反而引火上身。
对了,该不会是父皇已经察觉到什么了吧!
想到这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