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伴奏下,柳如烟那空灵清澈的声音在大堂上响起: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哎~”
杜秋亲自打着太平鼓,用她那苍凉高亢的声音唱道: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柳如烟天籁般的声音再次回荡:“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杜秋接着唱: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这样的编排异常新颖,是大家所没有想到的,很多宾客都兴奋地跟着她俩和唱了起来。
————————————
注释
[1]左丞相
左丞相是官名,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各一人。秦统一(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后,仍以丞相为百官之长,有两人时,分为左右,以左为上。西汉惠帝、高后时亦有左右丞相,文帝后只置丞相一人。北齐、北周也有左右丞相。唐武后曾改尚书左右仆射为文昌左右相。玄宗开元时又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但不理政事,并不是宰相。天宝时仍恢复仆射原名。而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后亦复旧。南宋、元及明洪武十三年(1380)前,都有左右丞相,为执政的真宰相。
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周、秦、汉时,都以“右”为尊。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而汉武帝时期又有不同,武帝时期左丞相不算全职丞相,只不过是职位空缺时候的过渡职位,等待得到贤人再任命右丞相。
《汉书.刘屈氂传》其以涿郡太守屈氂为左丞相,分丞相长史为两府,以待天下远方之选。夫亲亲任贤,周、唐之道也。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
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
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
现在戏剧舞台上上演古典剧目,客人、尊长总是坐在主人、幼辈的左侧,这反映出明朝崇尚“左”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