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25章 雨到中霄寂不鸣

第25章 雨到中霄寂不鸣

乌马儿,塔吉克族,是郑和的六世祖。

赛典赤意为“先生”、“首领”,指圣裔;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儿有“长寿”之意。原籍中亚不花刺。

赛典赤.赡思丁是元朝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出身于中亚布哈拉的王族。元太祖西征以“率千骑以文豹白鹘迎降”前来归附,太祖“命入宿卫,从征伐,以赛典赤呼之而不名”。他的名字今译为赛义德.舍姆斯丁.欧麦尔”。

赡思丁生为能臣,至元十一年被元世祖建云南行省,命其为守臣。在云南6年中,他“兴滇之心,事滇之子”兴利除弊,大胆改革,深得民从拥戴。至元16年(1279年),赛典赤.瞻思丁死于任上,送葬群众“号泣震野”。忽必烈闻讯后,“思震典赤之功,诏云南省臣尽守赛典赤成规。”大德元年(1279年)追赠赛典赤为“上柱国、咸阳王”。

赛典赤?赡思丁有五个儿子皆为元朝高官。长子纳速拉丁,官至云南省平章政事、陕西省平章政事;次子哈散,官至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三子忽辛,官至云南行省右丞、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四子苫速丁兀默里,官至云南省平章政事;五子马速忽是云南省平章政事。

关于郑和究竟是长子的后代,还是四子的后裔,史学界一直有争议。

从资料与《故马公墓志铭》结合分析,有人能够整理出的郑和先世世系是这样的:瞻思丁-苫剌丁兀墨里(四子,蒙古名伯颜?)-马哈只-马哈只-郑和(次子)。

另一位郑和问题的专家中科院海洋所郑一钧教授(郑一钧教授不是郑和的后裔)则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从郑和父祖使用“马”作为汉姓上判断郑和并非出自瞻思丁长子纳速剌丁,也非出自四子,而是出自五子马速忽。并给出了自己的推测世系:赡思丁-马速忽(五子)-拜颜-察儿米的纳(有哈只称号)-马哈只(本名不详)-郑和(次子)。

元回回人起汉姓时,往往以先祖名字首音为姓。今日回民马姓众多盖与此有关,可以当作一种参考。

郑和(1371年-1433年),明朝太监,云南人,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一说本姓马,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人 。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2]曜:yào1.日光。2.照耀。3.日、月、星都叫曜。日、月和火、水、木、金、土五星为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

[3]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本名展获,字子禽(一字季),谥号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或"和圣柳下惠"。出生地周朝诸侯国鲁国柳下邑,今属山东省济南市孝直镇展洼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柳下惠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孔子评价他是"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称其为"和圣"。柳下惠是百家姓"展"姓和"柳"姓的得姓始祖。

柳下惠被中国历代广为人知的是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传说是这样的,古时候的展沟西面有一片茂密的柳林,有一个深秋的夜晚,柳下惠路过柳林时,忽遇倾盆大雨。他急忙躲到一个破庙里避雨。恰在这时,一年轻女子也到此避雨,与他相对而坐。半夜时分,年轻女子被冻醒,便起身央求坐到柳下惠怀中,以温身驱寒。柳下惠急忙推辞:"万万使不得,荒郊野外,孤男寡女处在一起本已不妥,你若再坐我怀,更是有伤风化。" 女子道:"世人都知大夫圣贤,品德高尚,小女子虽坐在怀中,大人只要不生邪念,又有何妨?我若因寒冷病倒,家中老母便无人服侍,你救我就是救了我母女二人。" 柳下惠再无推托之词,只好让女子坐到自己怀中。如注暴雨,一夜未停。柳下惠怀抱女子,闭目塞听,丝纹不动,漫漫长夜竟不知温香在怀。天明,雨过天晴,得恩于柳下惠的女子不胜感激地说:“人言展大夫是正人君子,果然名不虚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