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延禧攻略之红篆春星 > 第三章 遇刺(三)

第三章 遇刺(三)

化于清。小金川之战是乾隆四十年。大小金川位置正好出于三藏区的交界之处,“西通西藏(卫藏)、东邻汶茂(羌)、北枕青海(安多藏)、南接康藏”。大小金川之战体现了清廷对于川西藏区统治方式或者战略的改变,从安抚到彻底归化。

-

实际上,明代在对于川西藏区的控制十分微弱,甚至很难称之为控制,更从未发兵深入藏区,包括距离成都区区两百公里的大小金川地区。而清廷起初沿用明代土司制度,再到采取“以番攻番”、“剿抚并用”,及最终实行“改土归流”。就是说,这是扩大中国疆土的千秋功绩,是历史上的【乾隆十全武功之一。稳定了对于西藏的控制,这个意义本身就很难估计,今天的我们,也很难想像西出成都一百公里(巴郎山)就出算国了。

-

大小金川之役对于清廷影响很大(最贵的十全武功,没有之一),第一次历时两年多(就是大金川之战),耗银775万两,第二次历时六年多,耗费银两6370万两。看看金川周边的地形照片,大家就能明白,数万清军士兵翻越数座雪山(从三个方向),在2500~4500海拔的雪山、峡谷间与碉高堡坚的土司兵作战,即使被万余装备落后的土司兵击败,也是非常壮举了,是非常艰苦卓绝的战役。在今天小金县的巴郎山周边有一些极具历史意义的地名,例如,大将军营盘、蜀西营、万人坟,实际上都与当年大小金川之战有关,这些地名也可以反映此战之惨烈。

-

今天的巴郎山就是《清高宗实录》里面的巴郎拉山,温福将军所部八旗、绿营兵和董天弼所部汉兵都先后翻越该海拔4523米的巴朗山垭口,就不谈其他,高原反应就能撂倒一大片人!所以多位将领接连失利,纳亲畏缩不前也很可以理解,纳亲是前任军机之首,最后因大金川之战的失利被乾隆斩首。历史上的傅恒在此战中的英勇,那是被无比赞颂的,比如“他一路披星戴月,率大军日行二百里,甚至三百余里。面对皇帝召回和对战事态度的改变,他似有壮志未酬之感,仍坚持扫庭犁穴,歼灭金川”。

-

原剧里关于傅恒军机之首的位置在金川战后没有明说,但参见皇帝在【校场和傅恒的对话,他事实上已经坐在那个位置,剧中是到最后的乾隆三十年才正名,但乾隆二十年到乾隆三十年间没有演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