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鲜花盛开的村庄 > 后记:(花村采访记)鲜花永远盛开!

后记:(花村采访记)鲜花永远盛开!

高知们,他们对于家乡的那种情感是无奈的,惆怅的,也是纠结的。

于是,我就把这种无奈,惆怅与纠结,嫁接到了主人公田蓉蓉的身上。

和大多数的农村孩子一样,其实田蓉蓉也是经历了知识改变命运的过程。读书必须很用功很勤奋,才能弥补因为出生农村,而注定落后的教育条件和缺失的生活体验。

她的毛病就是相较于谈论金钱,她更愿意谈理想,爱幻想。她宁可把对家乡的思恋,通过她的穿越小说去实现,也不愿意面对现实世界里,那个让她无处安放的故乡。

毕业后,她选择进入大城市,因为那儿是前沿、有机会。她有理想,她崇尚个人价值。

在城市工作的时候,田蓉蓉无处安放自己的思乡之情,总是刻意地规避着。但一回家,又要面对那些无法解决又不愿面对的乡村寂寞和苦痛,她的世界仿佛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死胡同。

她想飞上蓝天,飞得越高越好,可却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拽住了一条腿。城市,就是那个天,拽住腿的那只手就是农村。

回到家乡,因为所受到的教育和城市生活的体验,已经让她建立了一套有别于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她时常感到困惑迷茫,是农村不适应她了,还是她长期在外求学,对于农村的亲密感正在逐步消失?

回乡做什么?

这就是田蓉蓉面临的问题。

走向所谓的人生高处,又因为被迫的原因,回到了家乡这个原点,田蓉蓉们的蜕变成长过程,其实折射出的,就是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战的必然结果。

诚如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所说,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业,不仅仅是经济上摆脱贫困,也是广大乡村的社会变革、精神洗礼,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人的变化、人的成长。他认为,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出的新人,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芒,在创作中需着力敏锐捕捉这些持久性的、面向未来的新因素新气象,以宽广的历史维度与人类视野,写出新时代的“创业史”。

主旋律的故事来源于现实生活,我觉得不光要深入生活,还要扎根生活,才能从生活的最深处发现她的美来。

还要说说一说这部书的语境和思想性。

我一开始决定要写这部书的时候,我的88岁的老父亲非常高兴,他们这一辈人,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然后扎根在了城里的农村娃,他们对于农村来说,天生具有着好感。一听我要写农村,老父亲亲自上街买了一个笔记本,坐在床边的小凳上,戴着眼镜,认认真真为我抄了一本农村谚语,这些都是他平时看电视看书报时,有意收录下,觉得非常有意思的谚语。

老父亲说:“写农村题材小说,一定要有农村的语境,你不能用城里人的语言去写农村,这是我收录的谚语,你拿去可以用在书里。”

我打开一看,不经笑了,里面的谚语果然诙谐幽默,农村风味十足。现在这本书里用的口头禅谚语,都是来自于老父亲的提供。

自从我开始写书以后,老父亲就说要和我同进退,他开始大量地观看电视上所有的有关新农村建设及脱贫攻坚战的电视剧,每看完一部,老父亲都要和我点评一番,说这部剧什么都好,就是缺乏惩恶扬善的东西,坏人最后的结果表述不清,这个不好,你写小说时一定要注意这点,这是价值观的问题,坏人必须要得到惩罚。那部剧不错,这方面很到位。

于是,我就在我的小说里,将里面的反面人物齐世勋,写进了监狱。

再说说和花村的情意。住在花村采访,每天村支书或者文化驿站的老总,还有花村的村民,他们都已经把我当做了朋友,村里有什么事都要和我聊一聊,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忧虑,我都有了了解。

最有趣的是,村民们每天一大早洒扫村卫生时,见我在黄河边散步,都要热情地打招呼道:“大作家来了?起的真早啊!吃了吗?”那份熟络和热情,常常让我感动。

花村里的鲜花,还有花村里的百年老梨园老柳树,古老的黄河水车,老渡船,汹涌向前的老黄河,高低不平充满忧伤的乡村土路,都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被我刻进了书里。

书中的人物张桐,有着花村的文化驿站的底色。

现实版的“张桐”,为了让我这个“作家”能够安静书写,还将一间打造好了的,充满了乡土气息的房间免费提供给了我,让我作为个人工作室使用。还有农家乐,民宿,现实版的“张桐”也正在为之努力着……

那些花村的美食,乡村长面,红烧黄河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