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累,工程建设也受到严重影响。六七年间,国家累计投资1个亿,相当一部分都用到维持职工和家属的生活方面了,受此影响,前期工作完成得并不多。
皇甫深说,当我们这种拖家带口,既要进行生产,又要统管生活的施工企业进入市场,真要跟国外先进的企业竞争时,才发现成立了二三十年的水电工程局,退休员工就有几千人,在岗的人员老化,伤病号也不少。一句话,自己根本不是外国人的对手。不要说职工们有牢骚,就连局长们也有牢骚:包袱如此沉重,维持尚且不易,咋个跟人家竞争嘛。
姜雄华说,是呀,难怪很多人就按自己的状况去猜测日本人,一切人员和设备都不到位的条件下,报价出人意料的低,肯定有名堂,肯定不能按期完成。
皇甫深说,以后的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天程公司承担的引水系统工程质量完全符合合同要求。
日本天程公司组织施工的引水工程,隧洞开挖期间,单头月平均进尺222.5米。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
对业外人来说,就是一个单纯的平面数字而已,没有任何一点立体感。像皇甫深等业内人士当然晓得它的分量,这个水平相当于我国同类工程开挖水平的两倍到两倍半。晓得后,谁都得伸伸舌头,表示惊讶:真了不起!
不仅如此,日本人的团队还创造了月进尺357米的世界纪录。正是有这许多个诱人的“了不起”,才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学习者。从开工到1985年5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有八十多个单位,七百多人次到工地参观。铁道部的施工单位还派人跟班学习。
与这些成为鲜明对比的是,由水电工程局承担的首部枢纽工程开工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进度缓慢,世界银行特别咨询团1984年、1985年两次来工地考察,都认为按期截流难以实现。在这种现实的对比下,失落和不服气的心理笼罩着中国的水电员工。一个老水电职工对皇甫深说,狗日的小鬼子,没想到还跟老子这样牛皮。
在这种情况下,1985年底,水电部派出由梁仲夏带队的调研组,实地到黄牛角电站施工现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