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鱼时完全不是一个样子了。你要是不晓得,还以为是不同的鱼。父亲这番解释,才让年少的张济夫明白了民谚的意思。对腊子鱼,张济夫当时印象深刻,不光是因为它硕大无比,还因为那鱼披红挂彩,不用问父亲,他晓得那是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直到上中学后,看的书多了,张济夫才晓得“腊子鱼”“象鱼”都是鲟鱼。“象鱼”就是白鲟,块头比“腊子鱼”更大,因为生活在淡水中,所以有“淡水鱼之王”的称呼。而“黄排”就是胭脂鱼,本地叫“火烧鳊”。
张济夫把自己晓得的关于腊子鱼的事告诉姜二娃:
“腊子鱼”的出生地就在戎州这段金沙江里,我们这段金沙江就是腊子鱼的老家。腊子鱼的幼鱼出生后,从金沙江顺流而下,进入海洋后,在海洋里生活。一二十年后,腊子鱼长大了,能够繁殖下一代了,夏天又从海洋进入长江,逆流而上到它们出生地的金沙江,然后在这老家产卵,繁殖下一代。二娃,你说神奇不神奇?你想从长江口到金沙江,三千多公里的距离,又是离开过一二十年的地方,长江还有数不清的支流河汊,它们一点不迷失方向,还能准确无误地找回老家来。你说神奇不神奇?书上介绍说腊子鱼跟恐龙是同一时代的动物,你想那得有多古老,而恐龙早就灭绝了,经历了自然界这样大的变化,它还活着。你说神奇不神奇?而且这些腊子鱼,从海洋进长江后,半年左右的时间,一路上不吃不喝,冬初在金沙江产卵繁殖,到第二年又游回海洋去,这一来一回差不多耗费两年的时间,就这样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你说神奇不神奇?因为腊子鱼是中国特有的,其他国家没有,所以后来被中国科学家命名为“中华鲟”。
别看张济夫讲得生动有趣,奈何姜二娃并不感兴趣,他的关注点是咋个抓到的?肉好不好吃?他趁张济夫间歇时,就赶紧冲老耿问:
“耿老哥,这腊子鱼这样大,跟老子咋个捕到的呀?”
耿一龙晓得张济夫肚皮头的文化墨水比自己多,所以张济夫在跟姜二娃摆龙门阵时,没有插嘴。等到姜二娃问他时才说话。
“我当然晓得是咋个捕到的,是用滚钩。”老耿回答。
“那滚钩是咋个回事?是啥子样子?跟老子这样厉害嗦?”姜二娃一连三问。
老耿说饭馆里备料不多,有时候客人要吃啥,现到菜市场买回来再做,趁菜没有上来,我慢慢摆给你听。老耿的大舅子就是渔民,打渔为生,打了二十多年的鱼。老耿亲眼见到他打到过腊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