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宓四处闲逛,看的兴致盎然。
江南为鱼米之乡,常年雨水充盈,长居在此处的百姓生活富足,生活质量自然要比滁州人高许多。
光是从集市上的摊贩之中就能窥探一二。
珍稀玩物是最受欢迎的摊贩。
买些寻常瓜果、米粮、小食的摊贩受欢迎程度较为平平。
不过,这可乐坏了杜宓。
集市还没逛过一般,她就吃了鸡汤小笼包、豆腐花、桂花糖藕、酥饼等等无数小食,肚子吃到撑,最后只得放弃刚出炉的海棠糕,转而吩咐耿叔替她打包起来。
耿叔唯命是从,立即就去打包小食。
而丘之则是诧异的看了眼杜宓。
杜宓恰巧迎上了丘之的视线,有些尴尬的挠了挠脸颊,笑着替自己开脱道:“民以食为天嘛。”
丘之垂头应和,语音略带笑意,“是。”
待耿叔打包回来后,三人再度出发。
自从进了集市后,李穆就与他们分开活动了,杜宓本以为他是另有其他要事要忙,却在路过一个米粮摊贩时看见了李穆。
摊主正极力与他推销着什么东西。
杜宓只瞄了眼,想相当做没看见路过时,丘之很热心的提醒她,“夫人,公子在那儿呢。”
刚忙装作路过的杜宓只得收回迈出去的脚,还要顺着丘之的视线看去,面上故作惊讶的说道:“公子在那儿做什么呢,咱们快去看看。”
杜宓在内心默默的叹了口气,认命的走去。
走到米粮摊前,就听见摊主热情的说道:“这可是来自北方上好的精米,公子您错过我们这家可就没其他家能卖我这个价格了啊!”
一听见是卖米的,杜宓兴致缺缺,只随便瞄了两眼。
摊主都是人精,眼睛更是淬过毒火的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来杜宓与李穆是何关系,见她上前探望,又想到了一个推销的好年头:“想必这位定是公子的夫人罢?夫人您请看,这米是否与您平日里吃的米略有不同?”
女人好蒙,尤其是类似李穆这种看着是富家公子的夫人更是好蒙骗。
摊主就是瞅准了这点才问杜宓。
却不想杜宓并非是普通的夫人,她抓起一把精米放在手心里仔细看了两眼,分外诚实道:“恕我眼拙,实在没看出来有何不同。”
摊主激动的一拍手掌,“夫人果然是慧眼如炬!您这手里的米可是从滁州运来——???”话说到了一半后,摊主才回味过来杜宓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四目对望,颇为尴尬。
杜宓忍住笑意,又把手里的米洒了回去,“您继续说,我家是我官人说了算,您扯上我没用,得说动他才行。”
甚至连杜宓都为想到,自己说‘官人’一次如此顺口。
也如此顺耳。
李穆这才开口问摊主,“你这米怎么卖?”
摊主本来以为这笔买卖肯定黄了,结果来一个大转弯,这位富家公子居然开口问价了,他再度打起精神来,将实际的价格往下调了点再报:“咱们江南虽然是鱼米之乡,土壤湿软四季气候分明,这本是宜居的好地方,但对大米而言却并非是好地方。大米须得历经酷暑严寒干捞,它才能使出浑身解数想尽办法的活下去,将囤积、吸收起来的养分全部都发挥出来,就如初雪里头挖出来的白菜更甜是一个道理,结出来的米自然就更有嚼劲、韧……”
摊主絮絮叨叨一大堆,听似有些道理,足以糊弄旁人。
但却忽悠不住杜宓。
她用手掩住唇,百无聊赖的打了个哈欠,准备找时间溜走时,下一瞬就听见摊主报了价格,“原价一斗九十文,今日公子您也看到了,我手边就剩这几斗米了,卖完我也好收摊回家,我就赔本些,这些您全包圆了,总收您两百五十文钱。”
本来还在发困的杜宓瞬间惊醒,“什么?两百五十文?!”
杜宓的语气在摊主听来像是觉着嫌贵,只得不情不愿的退一步:“夫人,这可是从滁州不远万里运来的上好的精米,已经便宜您二十文钱了,这样罢,我也赶着收摊,您也成心买的话,就给我两百四十文罢。”
杜宓:“两百——”
李穆伸手止住她的话,看向摊主问道:“这集市就你一家卖这个米?”
摊主摇了摇头,“秦记粮行卖的最多也卖的是最便宜的,但他们只做大户,动辄就要一石两石的卖,寻常人也就吃个新鲜,哪里会买这许多的量,我们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