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李维捷连开几日大会,讨论下一步作战计划。
确定的战略如下:南下,攻打陈风郡,阻断江南漕运,断了大宇南北粮运。
②向丰殷推进,拿下丰殷周边郡县,一步步逼近丰殷。
③谨防西北防军。西北边军是最精锐的部队,因为吞勒趁机进犯而无法抽身,但眼下局势危急,朝廷一定会做取舍,大概率会让西北防军弃守西北,直接去攻打完全是李军地盘的河北老家。
主要大事就是这么三件。
怎么派兵遣将,派谁南下,派谁回大本营守家,派谁去打险关,还要李维捷细细掂量。
但所有的参谋与大将,都敏锐地意识到,李维捷现在非常倚重年轻的军师祭酒,席若泽。
席若泽从来都与其他谋士不同,他在开大会时保持沉默,大家激烈讨论,他只是仔细听着,适时地投个票,非要李维捷问他,他才会发表意见。
他也说不出什么新鲜的奇思,只是将方才大家伙说的话整理整理,判断利弊,斟酌损益,给出建议。
他于战术、战略上并不十分擅长,但是真的会算帐。
他脑子里好像有一本大帐簿,大家的计策记的清清楚楚,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李维捷总是乐意听他分析,更乐于采纳他的建议。
这就导致了,每次开会的最后一个项目,就是大家伙一块听他说话。
这还是普通参谋吗?这都叫灵魂人物了!
要命的是席若泽还不爱抢功劳,他支持谁的想法,总是不忘了一直说‘某将军说得对极’,绝对不把人家的功劳越过去。
这小伙子,这小伙子,前途无量啊!
李维捷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夸他夸的少了,邀他入帐帷密谈的次数与日俱增。
仔细想来,李维捷原先对他没有这么重视,之前里里外外的第一红人都是周军师,自打席若泽成功劝降了两千晋阳军后,李维捷对他明显改观。
劝降晋阳军,怎么看也算大功一件。当初大家一致认为晋阳军无法劝降,养着吧,白吃粮食,又无法为己所用;斩杀吧,恐怕会坚定宇军抵抗之心与仇敌之心,更加不利。
而为何大家认为无法劝降呢?因为晋阳太守那人,太……太固执了。说起来也有几分家学渊源,这个晋阳太守吧,姓顾,顾临川那个顾。
他们家是个望族,说起来顾家,也是几百年的大族了,王朝换了一茬茬,他家一直是望族。算起来,顾太守算是顾临川他爷爷堂弟的二儿子的孙子……也就是顾临川是他小族叔,栗浓是他的族妹。虽然他已经年近五十,比顾临川还大十多岁,孙女也比栗浓大,但辈分是这么排的,也没办法。
他们顾家的人,都是一副臭毛病,顾太守宁死不降,一直想法设法自杀殉国,晋阳兵备一直不怎么样,这回是临时募兵,一帮新兵不过跟了他两个月,妈的张口闭口都是忠君爱国、乱臣贼子,听着就脑袋疼!在席若泽出手之前,周军师给出的建议是放这帮新兵回家,各找各妈。大家已经认为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了,但又害怕这帮人不死心,纠集起来,继续抵抗,故而僵住了,一时无法决断。谁晓得,竟然叫席若泽成功劝降了,满营军士都引以为奇。
顾太守闻言,骂人骂道吐血,生生把自己一口好牙都咬碎了。更加积极地自杀。
李维捷一开始骤然把他拔到军师祭酒的位置,做谋士中的二把手,席若泽还颇有点德不配位,李维捷根本是存着点让他饱受攻讦、挫其锐气的心思。可事到如今,席若泽愣是凭本事坐稳了军师祭酒的位置,获得了老李的重视与信任,还白捡了一媳妇。
二把手太厉害,你叫一把手情何以堪?
周军师大为不快。
这不快的原因有很多,嫉贤妒能人之本性,周军师最烦恼的不是席若泽年轻能干,而是他想不明白,当日他鼓动席若泽要晋阳军的女俘虏,明明是坑他,怎么就忽地一转,让席若泽打了一套组合拳,直接平步青云了?
就是吧,他就是闹不明白,这个圈套怎么能一转再转,活生生转成了一把登云梯?
最可气就是席若泽每次见他都害羞一笑,就好像是他撮合了他和他媳妇似的。
真让人有生不完的闷气!
唯一的安慰就是,席若泽那个媳妇吧,不太省心,啊不对,太不省心。
这日照常例会,诸将却发现,李维捷将军的眼神一直往席祭酒身上瞟。诸将不解其意,也跟着瞟,瞟得席祭酒满脸通红。
除了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