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好,是天下第一。”
见沈觅脸色通红的要说些什么,薛泽忙点头,抢先赞道:“甚好,甚好,是天下第一。”
沈觅:......
闻言,阿远很是得意,又盛了一碗鱼汤端到薛泽面前,“快尝尝,今日的鱼汤似是与往日不同,许是你来了的缘故,比往日更好吃些,快尝尝,我阿姐做的鱼汤是天下第一。”
薛泽尝了一口,笑眼弯弯看向沈觅,“多喝点,天下第一。”
沈觅大囧,端着碗看向好邻居,而薛泽只低着头吃饭,似是不知道沈觅在看他,顺手夹起一块腮rou放进她的碗中,又夹起一块放在阿远碗中,道:“这里无刺。”
阿远有些不解,“阿姐为何不吃饭?吃得这般少,可是今日累着了?哎?阿姐为何脸红,可是热么?”
沈觅:“......哦哦,刚才有只蚊子,飞了,飞了......”
薛泽咽下鱼汤,摸了摸红霞似火的耳根,眸中笑意更胜,“今日中伏,确实热得很,天气一热,蚊虫也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君:调戏女子哪家强,青丘笔下狐狸王!你还在挖坑坑?
大狐狸:嗯嗯
作者君:种菜?
大狐狸:不不,今天种鱼,小兔兔爱吃鱼
作者君:你给我种点小仙女行不?
大狐狸:瞧一瞧看一看啦,青丘的文很不赖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收藏啊
☆、登山赏景吃烤鱼
立了秋,天气早晚凉爽了些。
阿远整日里埋头苦读,沈觅既心疼又欣慰,只要有时间必定亲手做阿远爱吃的菜,隔三差五炖个补汤,一连几个月下来,阿远脸色更加红润,个子都长了一大块,比沈觅高出小半个头了。
阿远本身有读书的天赋,又有薛泽在一旁指点,短短几个月进益十分明显。
九月初的一日,薛泽说可以去试试了。
嵩山书院一年两次入院考试,分别是三月和九月的中旬。
离着赴试还有几天时间,沈觅开始忙着做准备,缝制新的衣衫,制作降火的凉茶和应急的药丸,整日里团团转,生怕拉下什么,甚至还为此专门列了长单子。
薛泽笑她比阿远还紧张,去考完试还回来等榜单,一些事等榜单出来再办也不迟。
转眼到了赴试的日子,沈觅一大早起来擀了阿远爱吃的面条,姐弟俩刚吃完,汤妪来禀,说吴叟驾着马车已经在外等候,今日薛泽陪着他俩一起去。如此正好,沈觅原本还担心路不熟悉耽搁时间。
一路上马车明显多于往日,都是准备赴试的考生。车上阿远有些紧张,薛泽也不提考试的事,只说些自己走南闯北见到的稀奇事,三言两语的便勾起了阿远的兴趣。
薛泽讲起来妙语连珠,趣味横生,从衣饰穿着到饮食风俗,还有因为不同的语言语调引起的小误会,听得阿远兴致颇高,直至马车驶到了嵩山脚下还意犹未尽。
书院建在山腰上,马车只能停在山脚下。
因这日赴试的考生太多,山路狭仄崎岖,为了方便管理车辆,书院派了专人在山脚下的平地上搭了台子,所有来赴试的考生先在此处登记姓名、住址,十人成一行,登记完了有专人带着去书院,陪同的人则在山下等候,一律不许随行上山。
看书院的安排条理分明,接待众学子的院生们彬彬有礼,沈觅赞叹嵩山书院果然名不虚传,光凭这份一视同仁的气度就比别家书院胜出不知多少。
薛泽笑着应是,又说考试得需两三个时辰,不如去山里赏秋色,沈觅觉得有道理,与其焦灼的等待不如就近散散心,于是欣然同往。
薛泽带着沈觅绕过层层人群,从一条不起眼的羊肠小路径直向山上走去。
“你好似对这里很熟悉。”看薛泽熟门熟路,沈觅说道。
岂止是熟悉!
龙山寺建在嵩山顶上,自己从小在寺中长大,怎能不熟。
“这山中每条小路我都走过,每个山洞我都进去过,每个水潭我都游过,一来到这里,看着满眼的树木花草,听着各种鸟鸣,什么烦忧的事都能暂时忘掉。”
“烦忧的事?可是你那买卖难做?”
薛泽一笑,回道:“难做,但是可做。”
当今皇上的病情加重,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窦氏一族和梁王大权在握,还有太后的偏爱,一直对宝座虎视眈眈势在必得。
形势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