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大体差不多,差异在于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药材和当地人的生活及用药习惯。
好比中成药就卖的比青州好,大都摆在店铺显眼的位置,有时候大夫诊完了脉也不另开方子抓药,直接递上两瓶中成药。
挺省事儿的,不过小毛病尚可,大毛病就得另开方子了。
这提醒了沈觅,刚开始看病的人少,自己可以在家制些中成药,既可以有收入,还可以做宣传,多好的一举两得,不然闲着也是闲着。
说干就干,当天买了好些制药用的工具,那店铺掌柜见沈觅买的齐全,一高兴让小伙计赶车将东西送到家。小伙计是个麻利的,一趟趟把东西搬进屋里,还摆放的整整齐齐。
沈觅见小伙计做事认真,大热天累的汗流浃背,不但把汤妪做的酸梅汤让小伙计喝了个够,还多给了一角银子当赏钱,把小伙计乐得不得了。
沈觅见药房里的中成药大都是止血、消食、消暑、补中益气几个作用,有些单调,便想着做些做些什么药材既可以效果显著又与众不同呢?一抬头看见隔壁院子里伸过来的银杏树干,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沈觅接连几日从早忙到晚,银杏叶又是蒸又是煮,捣成泥碾成末,后来又加入各种药材,汤妪想帮忙却又不知从哪里下手,在一旁干着急。
这些事是沈觅做惯了的,旁人难以插手,见汤妪日日围着自己转来转去,想帮忙帮不上,又怕添乱什么也不敢碰,沈觅只得告诉她,自己先试着做些出来,需要帮忙的时候叫她和自己团药丸,汤妪这才去忙活别的。
看着汤妪伛偻的背影,沈觅再次感叹这么好的夫妇俩怎么遇上那么不懂事的儿子。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君:采访一下哈,两位最近忙什么呢?
觅觅:作为一名穿越了的知识女性,我还是闲不住,想在洛阳继续创业,将“沈氏制造”打造成洛阳第一品牌
小泽:我嘛,继续挖坑坑
作者君:干嘛挖坑坑?
小泽:我的小兔子来了,给她种些胡萝卜
☆、薛泽的徐徐图之
老天作美,连着几个好日头,药材晾晒的极好。
汤妪把做好的药丸装入小陶瓶,再用塞子封好,“姑娘的手真巧,这药丸带着股子清香味,好闻的很。”
沈觅笑了笑,“银杏树的叶子果子皆可入药,浪费了白白可惜,待做好这个香膏,妪可以试一试,看好不好用。”
见沈觅把珍珠磨成细粉,一遍又一遍的研磨,各道工序十分细致,汤妪笑着摆手,“姑娘可别,妪老了,白白糟蹋了姑娘的好东西。”
“怎么叫糟蹋,左右都是自家的东西,若是觉的好,妪尽管用就是,银杏叶添上几味药材,再加入珍珠粉末,可消斑去痘,用了之后脸上滑滑的,香香的,不比街上卖的差。”
“姑娘的手艺定然是比街上好的,单说这珍珠,都磨得比面粉还细了,也就姑娘能耐下性子做这些,妪只在一旁看着便觉得工序繁杂。”
是很繁杂,眼下有空闲才做这个功夫活儿,在青州的时候整日里忙活,想耐下性子都没有功夫做。
为了装这个香膏,沈觅专程跑了好几家店铺,最终看中了一枚银质盒子,小巧玲珑很是精致,盒子里面刻上“沈家秘制”四个字,这样即使香膏用完了还可以装小首饰,一打开盒子便可以看见自家牌子。
当然,价钱也不便宜,核算下来和香膏的本钱差不多,不过本来也没打算便宜卖。洛阳城里世家贵族多得很,只要东西好用,不怕卖不出价钱。
沈觅跑了几家大些的香粉店铺,平日里往店里推销货物的很多,店掌柜的见一个小姑娘家家的上门有些不待见,可沈觅说了,把东西放在柜台上,卖了银子再来收钱。
掌柜精明得很,一听不用出本钱买下来,还不用担心亏本,赚了银子自己分成,还是五五分,这可是天下掉银子的事,当即答应下来。
果然,香膏卖的极好,不过半个月,百十盒香膏销售一空。沈觅感慨洛阳果然有钱人多如牛毛啊,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奢侈品这东西,无论哪个年代都不乏有人喜欢。
沈觅从中选了一家大的香粉店保持长期合作,其余的店铺若想卖香膏只得从这家大的店铺进货。那掌柜很高兴,看到了发财的新路子,三天两头的来催货,不过沈觅说了,就是限量才显得更加金贵,一个月多少盒是定量的,多一盒没有,若想要,可提前预定。
掌柜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