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吧,咱们边军可不是因为打不赢北蛮军队而撤退的。”
“咦,不是么?那是为什么?”
“为什么-----想来是在示弱吧?示敌以弱、骄敌之心、攻敌不备----“
“那咱们主动撤军,是因为诱敌么?”
”------诱使北蛮军队的部落战士撇下奴隶军,用骑兵追赶边军----这就是主帅的计划么?如若德勒杰布真的中计了……会被吞掉啊,德勒杰布。你派出追赶的部落战士,会被我们大夏边军一口吞掉!“
这校尉抬头望向了一眼头上那晴朗的天空。
他隐隐有种猜测:倘若德勒杰布那些北蛮人果真因此而小看了他们大夏边军的话,那么,北蛮军队会因此得到沉重的代价。
不得不说,这校尉的猜地没错,边军之所以选择主动撤退,其目的有三。
首先,与定远守军汇合。
虽然现下韩伯献麾下的边军是绝对的精锐之师,但是人数上毕竟还是完全不占有优势,而现在他们唯一可以用作大军的支援和补充的兵员,也就只用定远城中的残余的守军。
虽然他已经派人去联系穆鸪了,让其率部分边军和他自己汇合,但是,倘若边军主动向东撤退的话,那么,根本不需要十日甚至半个月,依照边军的行军速度,他们在三四日内就能与定远守军汇合。
而一旦与定远守军汇合,借助定远守军所运载的那些由军械库备存的连弩,韩伯献便不需要担心自己麾下的边军士卒,会牺牲在于北蛮军队那二十余万作为炮灰的奴隶军的厮杀中。
其次,便是投下“诱饵”。
以故意营造出夏军作战不利的局面,来试探或考验西胡败退之后的进一步意图,毕竟西胡虽然败退了,但是多吉布贡麾下仍旧拥有者一支人数不小的西胡骑兵。这队西胡骑兵的意图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至于第三个目的,那就是引诱北蛮军队的战士。
根据韩伯献所说,北蛮军队的“战士“与“奴隶军“,完全就是两支能力有如天壤之别的军队。
前者是由部落中英勇的勇士组成,皆是些弓马娴熟的战士。
这些人,往往一个人配置三匹马,一匹马驮着辎重、口粮,另外两匹交换骑乘,可一日赶路数百里。
这是精锐骑兵标准的配置。
而夏国作为一个农耕国家,骑兵的数量远远不及对方,并且,军中的骑兵也并未奢侈到一个人配置复数战马的地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韩伯献提醒夏军莫要妄想去偷袭北蛮人,因为要偷袭北蛮的骑兵,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一旦偷袭不成,派出去的军队就会被北蛮骑兵拖死。
哪怕是同样作为骑兵,亦会被配置有三匹战马的北蛮骑兵拖死。
但这只是北蛮人的骑兵,至于那些奴隶军,就根本没有这种待遇了。
北蛮人的奴隶军,全身上下唯一的装备,就只有一根长枪,甚至于有时候,奴隶们往往握着削尖的木棍冲上战场,毕竟他们只是北蛮人眼里作为炮灰的消耗品,根本不需要装备太多太好的武器。
因此,当北蛮人的骑兵们牵着三匹战马优哉游哉地前进时,那些奴隶军,却要凭借着双腿来赶路。甚至于,保不定还是在半饥半饱的状态用双腿赶路。
这就意味着,北蛮骑兵与奴隶军的行军速度,有着极大的差距。
若在平时,那些北蛮骑兵们或许会远远跟在奴隶军身后,优哉游哉慢慢地赶路。
可如今,在边军故意示弱,营造出“不战而退“局面的如今,那些北蛮的骑兵,会不会为了追赶他们边军,而撇下奴隶军,加快追赶呢?
而这,恰恰就是韩伯献所希望的。
只要没有奴隶军搅局,韩伯献以及他麾下的边军,根本不惧那些所谓“勇士“的北蛮人骑兵。
如此过了数日,
在这一日,边军派出去搜寻定远守军的骑兵,已成功找到了后者的位置。同时,不但将韩伯献亲笔所写的书信交给了定远守军掌兵大将穆鸪,而且罗得韬还托信使带回了口讯。
“罗得韬将军托卑下回禀大帅,他说,“谨遵帅令,末将会小心戒备。“”
充当信使的边军骑兵抱拳言道。
听闻此言,韩伯献皱眉问道:“罗得韬将军只叫你传来口讯?没有亲笔回书?”
倒不是不相信自己麾下的骑兵,他只是觉得很奇怪罢了,毕竟按理来说,罗得韬应该亲笔写一封回信才对。
“回信?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