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规模
“滚蛋!”张民不耐心跟张远嬉皮笑脸,“我就是当个残废,也比老张家断了香火好!”
张民别着脸,一痛一拐地去了里屋,张远无奈,看来要从长计议了,还是先操心地里庄稼的事吧。
下到地里转了一圈,自从用了符,倒是不用费心了,这庄稼长得像是疯了一样,刚播下的种子,都已经冒头了。
这么看来,倒是有余力,考虑扩大规模了。
很多村镇的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张岗村也是一样。种地,累不说,还赚不到什么钱,所以不少地处于荒废,或者半荒废的状态。
这么想来,张远有个主意,能不能租下几块地。
说干就干,张远当即就在田间的小道乱窜,四处留意哪一家地合适。
位置当然能集中最好,不要太陡峭,来回干活方便。
张远当前的想法,是种一批果树,手头还有两万多,买一批果树苗不是问题,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劝动家人,毕竟张远可不是第一个想吃螃蟹的人。
风头向来不是那么容易出的,前些年第一个在张岗村租地干果园的,赔得裤衩都没剩下,还欠了一屁股债。
打那之后,再没人敢打果园的主意。
不过凡事都要看时机,在张远看来,眼下就是机遇。
现在人生活水平高了,物质上的需求也就丰富了,上次进城和那个李老板聊到水果的生意,张远就开始动心了。
再说以张远当下的能耐,还不是种啥啥成,不过是多画点符的事,有句老话说,艺高人胆大。
预选了几块还不错的地,张远就准备上门问问,乡里乡亲的,也比较好说话。
张远也不遮掩,直接开门见山。
这几家不例外,男劳力都常见在外地,本来种地就吃力,基本是勉强把种子撒到地里,平常也没工夫打理,真正是靠天吃饭,如今碰上坐等收成的事,自然是没有二话。
说到土地流转,农民有很大的自主权,也没什么麻烦的。
和张远预想的差不多,进展顺利,和这几家说定了,回头让村委作证,签个合同,就成了。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都好奇,原先张家的穷小子,这咋转身成大款了,一下敢租这么多地!
同样得到消息的,还有张远的蓼,张民。
这小子,事先也不跟家里商量,张民也纳闷,儿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等张远一到家,便被他堵住了。
这要是以前,张民指不定拎起扫帚,先打一顿再说,不过现如今孩子大了,打是解决不了问题。
更主要的,张民刚听梅香说了,张远还债的事,一时间对这个儿子也摸不清深浅了。
“你倒是说说,这些地,你准备干啥哩?准备一个人单干?”张民一开口,就问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张家有一个算一个,就是把他这个半痛子也拉上,也种不完这么多地。
“干果园。"张远说得轻描淡写。
张民正喝水,差点没喷出来,这可是张岗村村民的心病。
“你可想好了?”张民没有马上发脾气,倒是听听儿子怎么说。
“想好了,我琢磨有些日子了,感觉能行。”张远当然很有信心。
张民不知道儿子已经今非昔比了,当然心里没底。
当年大儿子承包砖厂,就是前车之鉴,甚至连命都搭上了,从那以后家里就没顺过,多少年都抬不起头,眼看可以喘口气了,这小儿子又作妖。
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老张家这俩儿子可真是亲兄弟,都冒失,心里野,倒是不随他们爹,安安分分种地打粮,不好吗?
张民好说歹说,该发的脾气也发了,见还是劝不动张远,只能死心了。
都说儿子大了,不由爹娘,或许年轻人闯一闯,总是好的吧。
“爹,你就甭操心了,我心里有数。”张远说完,捏着一把承包合同就直奔村委去了。
“小远,这戳一盖,可就生效了!"村长刘大壮握着村委的红章,又确认了一遍。
村长和张远爹不一样,有些见识,喜欢有干劲的年轻人,何况村里的地半荒不荒的,他这个村长脸上也无光。
“刘叔,盖吧,我想妥了!”张民两眼放光,心思早就飘到田里去了。
没想到承包田地这么顺利,张远站在堤坝上,看着杂草丛生的荒地,丝毫没有气馁。
这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