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我留着有用,他们有本事就出去盖房子,不用在这看着我老婆子碍眼。”
里正看了一眼沈氏,问到“那不分房子,老嫂子准备分多少银钱给老二”
沈氏瞪大了眼睛“一个一个的赔钱货还想要银钱,一文没有。”
里正这时候也有些气,对赵老头说到“既然你们都想好了,直接把老二赶出去就得了,还提什么分家?”
赵老头有点脸色有点难看。
这时候赵德喜开口了“凌大伯,村西头靠山那不是有个茅屋?我想搬到那去,算是跟村里租的,这一年你看得多少银子?可不可以先欠着,缓一段时间交租金”
里正看赵德喜也是个有骨气的,大手一挥说到“提什么租金,那个茅屋原来是个孤老婆子住的,后来去世了就归了村里,你要去住尽管去,只是那茅屋有点破的厉害漏风漏雨的,估计要好好修葺一番才行。”
赵德喜道了谢,跟赵老头说到“爹,不用给我什么了,我净身出户,每年还给你和娘一两银子的孝敬钱,过节礼另算。”
赵云儿没什么意见,这些东西值不了什么钱,要是拿了以后这些人不知道要借着这个由头要来占多少便宜。
赵老头满意的点点头“不是你们娘不给你们银钱,只是家里本就没多少钱,不过那二亩地还是给你们,有个糊口的田,再给你们一袋玉米面,锅碗瓢盆各给你们拿点,你们屋的东西都带走,其他东西就不分给你们了。要是没什么意见,老大,你去写个文书。”
赵德成写好了两份分家文书给里正过目,觉得没有问题了,赵德喜在文书上按了手印。这家就算是分完了。
送走了里正和两位太爷,沈氏迫不及待的量了一小袋玉米面,约有20斤的样子,又找了些破锅烂碗扔到西屋门口就催着她们搬家,她就不信他们这一家子病的病小的小能过成什么样子,到时候可别求到她跟前来。
正文 第二十八章 借宿
刘氏本还有些嫁妆,只是这些年来都当了补贴家用了,只剩下那一个炕柜,收拾好了衣服,又把炕上的铺盖给收拾好了,又找出那天藏的30多文钱塞到包袱里放好。赵德喜背着锅碗拎着玉米面出门了,跟赵老头说好了,炕柜和被褥先放着,等他找个牛车再来搬,出老赵家大门的时候太阳就要落山了。
赵云儿还在愁,今晚怎么过,茅屋就算是要修葺,也得要时间那。出了大门就看到王二柱两赶着个牛车停在大门外,车上还坐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小伙子,大约有十五六岁的样子。见赵德喜他们出来了,赶忙迎上来,那年轻小子接过赵德喜手中的锅碗就往车上放。赵德喜笑着说道“诚小子,怎么没在镇上做工了?活干完了?”
那个被称作诚小子的挠挠头说到“德喜叔,镇上的活暂时做完了,刚回来就听我爹说你们分家了,想着要搬东西就赶着车过来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赵德喜惊讶的问到“你们怎么知道我们要搬家,万一不搬你们不是在这白等了”
这时王二柱说话了“咱两家就隔了个低矮的墙头,那边说话声音稍微大一点,这边都听得清楚。”
赵云儿在谈话中知道这个少年是杏花的哥哥叫王诚。
把一应行李都放在牛车上,冰儿云儿坐在牛车上,因着刘氏身体不好,也坐在车上,王二柱赶着车,往村西头走去了。约莫走了半刻钟就到了,破败的院子,黄泥土砌的墙,有一面已经坍塌了,推门进去有三间茅草屋,右手边还有个简陋的厨房,两间卧室中间是个客厅,居家用的东西都还很齐备,只是屋顶的茅草露出了大窟窿。
看完屋子,赵德喜他们也把东西卸下来放好了,除了刘氏手里拿的包袱。王二柱说到“把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先放这,明天我找几个人一起来帮修葺一下,今晚是不能住这的,走上车,我们回去,你嫂子在家已经准备了晚饭等着你们呢,今晚就在家吃在家住,不要见外了。”
赵德喜看着这屋子这样确实不能住人,刘氏的身体还没好,就没有推辞,跟着王二柱就回去了。
进门张氏就迎了出来,先是安慰了一番刘氏,接着把他们都迎回屋,张氏和杏花已经把饭做好了,等众人一落坐就陆续开始摆饭了,先是一大盆白面馒头,能看出来这馒头是刚蒸的。这里雨水少,种不了水稻,只能种小麦和玉米这种耐旱作物,所以村里待客有白面馒头就是顶顶好的了,至于米饭一般庄户人家一年到头也吃不了一次。
张氏和杏花在陆陆续续的上菜了,赵云儿也帮着端菜,有一大盆白菜炖ròu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