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平没等她开口,就指着门口儿的收割工具,“别想着你特殊就不想去,你大嫂二嫂哪个不是身子重,你看谁在家闲着没干活二了?赶紧拿上家伙,跟我去地里。”
陈英只好长叹一口气,拿起家伙出门儿去了。
好歹,孩子还在啊。
赵春芳出了房间以后,也不敢跟旁人说这个事儿,只好先去了地里上工,等着田秀平和陈英过去,从脸色上判断事情的发展。
只是左等右等都没等到,反倒是王淑芬又凑了过来。
“大嫂,你那天着急跟英子说啥呢,都把我给支开了。”
赵春芳看着一脸天真的王淑芬,无奈地感慨,人真的是有傻的。明明一切信息都是王淑芬传递给自己,可是她就愣是看不出来,还跑来问自己。
赵春芳摇摇头,又叹了口气,“啥事儿也没有,就是看看能不能教教铁蛋读书。”
“啊,英子应了吗?我看柱子也快上学了,能带上柱子一块儿吗?”
赵春芳:人啊,其实傻一点儿挺好的。
田秀平虽然是不相信这陈英真能凭着一个小知青就拿到回城名额,可是也不能把这事儿传开,逼她结婚或者拿掉孩子。
他们老燕家还有一个闺女没嫁出去呢。
她又觉得什么都不做,风险太大,万一陈英让别人骗了,到头来不娶她还白生个孩子可咋办。
她拿不定主意到底该干点啥。
老燕家虽然人多,可是能商量拿主意的,却是没有一个让她称心如意的。
几个在家的儿子一个都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老燕头儿倒是成,可是他在拿主意上,没有天分,一辈子百分之九十都是听她的。
要是她憋不住秘密想找人唠唠,老燕头还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是找人出主意,那可是一点用没有。
幸好她还想到自己家里还有个大儿媳妇儿。
也就是矮子里头戳大个儿,在一群笨的里头找一个比较不那么笨的人来商量了。
当然,这事儿也没那么急,她想着等农忙这几日过去了,再拉着老大家的好好儿商议,把陈英事件搞出一个称心的结果来。
只是可惜,这秋收还没完,大罗村儿第一生产队就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
第7章
秋收的时候,每家都是按照分好的责任田干活儿收割,而责任田又是公家按照人头儿和劳动力情况分配的。
只要在秋收结束前规定的日子,收好粮食,等着生产队统一收上去,上交公粮后,按照工分儿来分配粮食就成了。
而收粮食的速度不同,各家在秋收的时候,是有的快些有的慢些,快一点儿的,就先将收好的部分粮食就近晒在自家责任田旁边儿,几户挨得近的人家负责轮流帮忙照看就成了。
说是帮忙照看粮食,其实也就是早上早些来,晚上多守一阵子等天黑了才回家而已。农村没有电灯,天一黑了,就全是乌漆墨黑的,没人能出门儿。
不放心的只能在天亮的时候,安排人看着粮食,免得让谁家给拿了去。
秋收很快就过去的,就算是辛苦当值也不过就是每户两三天就轮过去的,算不得辛苦。
可偏偏那天第一生产队队长沈铁民家里当值那天出了事儿。
那天大家伙儿一起来上工,早上天气凉快,空气里都凉飕飕的,谁都想趁着天气好多干会儿,等日头出来了,挥锄头都挥不动,只想拿着大瓷缸坐在树荫下头喝凉水。
本来,大家都没发现那天早上有什么异样的。还是过了好一会儿,胡春花去树荫下头喝水的功夫儿,才发现自己家晾在大树旁边儿的粮食少了好的一片。
她当时还以为自己眼睛花了,那老大一片就不见了,做晚上走的时候还好好儿的啊,咋就那块地儿秃了?
她赶紧叫来自己俩儿子,问问是不是嫌这地方潮气大,给放到别地儿去了?
结果,全家人都不知道加力量是去哪儿了!
“昨晚上谁看田的!把我们家粮食看去哪儿了?”胡春花扯着嗓子在田边儿上大喊。
隔壁的人家无奈地指指她自己,“不就是你们老沈家值班吗?”
这两天确实就是老沈家负责看田,胡春花让自己家的小儿子去看了田,谁知道小儿子贪睡昨晚上走得早,今早上也没起来。
第一天如此倒是风平浪静的,粮食没丢,他第二天就胆子大起来,索性还是偷了懒在家睡大觉,谁让秋收这么累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