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腿脚再麻利,到半山腰也花了一个半时辰。
白棠停下来,喝口水,喘个气。
她想到第一次爬福明山,到了脚下的这个位置,已经过了中午,找到两棵极小的,就赶不及要下山,要知道,在这样的山里头,如果天黑了,是非常危险的。
结果,回到家,整整又躺了两天,手和脚仿佛都不是自己的了,又酸又涨。
什么都是靠逼出来的,白棠用手在前额搭了个棚,放眼望去。
她觉得对福明山很熟悉,因为常来常往,就像她的娘家。
又觉得非常的陌生,因为每一次来,整座山看起来都有些不同了。
新生的,枯萎的,风向不同了,才下过雨了,各种条件因素,不断刷新着她的视线。
白棠的眼力劲也变得越来越好,可以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看得很高很远。
双手搓了搓,白棠已经明确了目标。
朝着西南的位置,那里有一整片的参天大树,底下的土壤,因为长年累月照不到阳光,肯定背阴。
要知道,大部分草药都是在背阴的地方长出来的。
以前,白棠没有选择那个位置,是觉得那里隔着距离只能看到深深浅浅的绿色,让人心里头有些发毛。
从余府回来以后,白棠发现自己的胆子变大了。
好像井底之蛙,出去开了眼界,也算是磨练过了。
所以今天再看着那一处,根本没有丝毫的怯意。
吸口气,就开始往上爬,按照她的经验计算,大概还需要一个半时辰才能到达。
有时候,白棠也想过,如果不是只有她一个,如果还有个结伴同行的人,是不是会容易得多。
可惜,本来家里头的条件就差,又欠了一身的债,再加上那些不说闲话会死的婆娘,要找个合适的人家,恐怕就更难了。
白棠自己是无所谓,可是看着娘有时候欲言又止的样子,她心里头都明白。
双脚落在那片树林子底下,四周都很安静,除了呼呼的风声。
这个季节,树叶掉了大半,在地上铺了一层,走起路来咯吱作响。
白棠很仔细的查看了四周,同样没有脚印留下来,这地方果然来的人很少。
她走了十来步,先看到一簇一簇韭菜叶样的长苗露出来,大概三五寸高,已经开了淡淡的粉色花。
白棠识得这是绵枣儿,赶紧从竹筐中取出工具,绵枣儿的根茎有些像枣儿,才得了这个名,要知道药铺收的都要品相好的。
有些采药的,手脚是利索,采来的却没有她出手的价高。
那是因为她心细,手底下也轻巧,尽量不会弄坏药材的茎叶。
用小锄头先轻轻撅一下,再用手将松开的泥土扒开,然后再拉扯出整株,抖一抖土,放进竹筐中。
等二十来株都收进框里,白棠想站起来,头晕了下,差点没站起来。
想想也是,出门到这会儿都过了三个多时辰,肚子里那些汤汤水水,早消耗光了。
临出门,她从灶台边拿了个干饼,拿出来瞧瞧,比石头还硬。
这是从她上山起,娘特意给她做的,因为水分少,反而不容易坏,每次做几个,弟妹就是饿极了,不会去碰一下。
市面上的白面价格高,白棠带回来些燕麦苗,让徐氏种在自家的田边。
家里的地,少得可怜,土地又不够肥,连粮食都只敢种容易长的红薯,玉米,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徐氏当时接过燕麦,直说种不好。
白棠解释给她听,这些都是野燕麦,生存能力强,只要撒在田边,也不占地方,能长多少是多少。
徐氏将信将疑的种了,居然成活了不少。
等到穗子饱满,可以收下来,也装了一小筐。
白棠用来煮过一次燕麦粥,在她记忆里头,燕麦粥是好东西,结果一家子吃了肚子痛,一个接一个上茅房。
折腾了一天,白棠才想到问题出在哪里了!
☆、37.第37章 :抓鸡
在白棠以往的概念里,燕麦能够带走肠胃里多余的油水,杂质。
如今,白家上下五口人,每天吃的都是清淡到极点的,肚子里哪里还有油水。
燕麦的粗纤维,还不是在肚子里起了作用,不疼才怪。
白棠赶紧把原因告诉爹娘,差点都要花钱去镇上请大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