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的时候,心里面就仿若看到了救星一般。她站在惜春身后,可是注意力却全在刘姥姥身上,只恨不得她多讲一些乡下田间的事。可惜贾母爱听乡野趣闻,刘姥姥也会迎合贾母的意思,先说了个不知哪里的姑娘下雪天捡柴火的事。柳五儿虽说没真的在村子里生活过,可是听刘姥姥的语气和描述就知道这话必然是瞎编出来的。不想还没说几句,南边马棚就走了水,倒把贾母和王夫人唬了一跳,不许刘姥姥再说这“捡柴火”的事了。
其实刘姥姥本来也有些编不下去了,乐得换了另一个故事说,只有宝玉,听得是个“极标志的姑娘捡柴火”,就全副心思都投到了那个故事上,刘姥姥不讲了还追着问了几句。最后还是贾母说了他两句,这才不再问了。
刘姥姥说的第二个故事,是一户人家大儿子死了,又得了个小儿子,小儿子长大了考取功名很有出息的故事。这事正合了贾母和王夫人的心事,两人都听得认真,也深信不疑,所以别人虽然听着都觉得没意思,也只好装出一副趣味盎然的模样。
其实在柳五儿看来她当然理解为什么贾母和王夫人会相信这种不着边际的事,现在明摆着贾家二房就是这么个情况:贾珠去得早,王夫人嫡出的儿子只剩下宝玉一个,他要是再不上进,难道以后还能把家产给到贾环手里?王夫人现在就指望着宝玉这个小儿子了。贾母偏心二房,再加上宝玉衔玉而生,在贾母眼中这个孙子注定了不凡,对他的期望自然更高。可是柳五儿却很想劝劝贾母和王夫人,还是不要对宝玉抱有太大期望的好,毕竟在上一世,直到荣、宁二府被抄家,宝玉都没能考出来哪怕是个秀才功名,更别说金榜题名了。
当然了,这话她也只敢在心底想想,肯定是不能直接这么说的。这样一想,她就更觉得给自己和家人提前找一条退路很有必要了。她还记得上一世曾经在街上远远见过的,贾家的下人们被再次贩卖的场景,以前那些在荣国府、在大观园内呼风唤雨、风光无限的副主子们:玉钏儿、平儿、袭人、秋纹……都散乱着发髻,穿着打了补丁的衣裳,手腕被麻绳捆着,并排跪在街边,等待新的主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