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全军统一招考的时候,他们连队却从春节后就开始上山施工,白天和战士们一样搬石头干活,他只能利用晚上时间自习功课,每天学习到深夜,其中甘苦只有自己才能知道。但是,到了7月初,就在他要下山参加军校考试的时候,因为山洪暴发,他们连被隔在了山上,吃饭只能买老百姓的粮食和蔬菜。连长接连三天派出六个班战士分头去寻找下山的出路,但每次都是无果而终。当地老百姓说,每到雨季他们都不能出山。这唯一的出路还是部队帮助修建的,这条路坏了就更出不去。
张凯生气地说:“我们是工兵,我们的任务就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现在却被困在了山上出不去,这不是在侮辱我们吗?”
最后,张凯和油大力想尽了一切办法,也不能送他下山。那时候,山上还没有通电话,无法和部队取得联系,也就无法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援。
油大力就安慰周文说:“要知道这个时候下雨,我们就早几天让你下山了。看来,你是命中注定有这一难的。”周文原来并不相信命运,但那个时候也只能埋怨自己命运不好。
无法下山他也就无法参加军校考试,无法参加考试他也就无法上军校。自己三年来的等待又一次泡了汤,那几天他头上的白发一下子徒增了许多,两边的嘴角也都起了火泡。高考那天,他只能孤零零地坐在山顶上眺望着部队的方向,痛苦万分,欲哭无泪,直骂老天爷不长眼。
等到洪水退去,他们能够下山的时候,军校的录取通知书已经下发到连队了,当周文回到部队看到别人准备到军校报到的时候,他的心都碎了,但谁也没有办法帮助他。大家都知道他是城市兵,考不上军校回去也可以安排工作,所以大家也都没有太在意,认为这军校上不上对于他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毕竟和农村兵不一样,对于他们来说军校考试才是改变命运的大好时机。其实,只有周文自己明白,这个军校对于他来说是何等地重要。
周文太喜欢部队了,他真的很想留下来在部队呆上一辈子,所以,在每年老兵复员的时候,周文看到老兵们穿着没有领花和肩章的军装、戴着没有帽徽的军帽,他心里就会感到针扎似的难受,每次为老兵送行他都要大哭一场,好像要走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他无法想象自己复员时的情景,他害怕见到那样的时刻。所以,只要一想到将要复员,周文就心神不宁、焦虑不安,似乎有一种六神无主、大难临头的感觉。
离复员的时间越来越近,周文却越来越感觉到和齐慧敏的差距变的越来越大。以前他从没有想到过这一点,他一直认为自己一定能考上军校,一定能成为一名军官,军官和大学生之间在社会地位上、个人身份上是不存在任何差距的。因为在他的眼里,军官是可以和任何职位的女性般配的。但问题是自己现在并没有考上军校,如果留队,到明年就一定能考上吗?如果明年再次落榜,那么后年还能再考吗,如果再考不上该怎么办啊?现实迫使着周文不得不认真地去考虑这个问题
那时的周文自作聪明地认为,自己能想到的,想必齐慧敏也一定会想到,与其让她先提出来,倒不如自己先说出来,也好体现出自己有这种自知之明,更主要的是可以从中看出她对自己的真实态度,看看她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想知道她对于自己的留队有何看法。所以,他就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在上封信中和齐慧敏完完全全地表露了出来,一方面给她说明自己想要留队,希望能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想征求她的意见,看看她对自己选择的看法,以判定她对自己的感情有多深,从而判定他们将来关系的发展趋势。在信的最后,尽管他没有明确提出来,但在话语中也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你要想好,做好选择。
其实,周文的本意更多的只是想试探一下齐慧敏的真实想法,看看她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选择。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可是,那封信寄出去已经两个多星期了,直到现在,他也没有收到齐慧敏的来信,让他一直惴惴不安,始终放心不下。莫非她有什么事情了?还是有什么另外的想法?不管怎么样,你倒是来信说出来啊!
这种不详的念头一直伴随着周文,直搅的他心神不定,寝食不安。在他心里,齐慧敏不是那种俗气的女孩,她当初对自己的感情也不是一般的深厚,难道是她没有收到自己的那封信,还是出去实习了?周文一直这样安慰着自己。
周文计算过,按照原来的速度,从自己发信到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