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新格物致道 > 第 16 章

第 16 章

是夏天,学校不远处一条山溪,从山上而下,在学校下方不远处树影掩盖中形成一个小石潭,水很清,柳致知大多数时候干脆在其中游泳,然后将身体擦干,算是洗澡。

日子很清淡,对一般人来说很无聊,甚至电视都没有,更不用说网络,不过手机却能和外面通信,虽然信号不佳,柳致知很是感慨,你看看人家电信移动多敬业,再看看政府部门,到底赚钱是第一!

清淡的日子对柳致知却如鱼得水,他每天早晨天不亮起身,开始练武,然后看看瓦木匠师傅修理校舍,和师傅们吹吹牛,很快就和当地人混熟,闲来在山上转转,也结识几个采药的师傅,有时也跟在他们身边,看他们如何采药,不知不觉中,对许多药材习性熟悉了,也了解这些药材如何泡制。

时间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已到八月,开学还有不足一月,校舍也修理得差不多,柳致知将工作报告写好,交给了邮递员,寄往申城。

这些日子来,柳致知感觉自己身手有不少进步,也喜欢上了这里的单调平和的生活,却接到一个电话,是程振前打过来的,说开车来接他,到最近一个小镇上玩。

林山镇是一个距麻家寨二十多公里的镇子,在附近几十里范围内,各处村寨每逢初十都到林山镇赶集。

今天并不是赶集之日,一辆吉普车开进了镇子,找了一个地方停了下来,柳致知和程振前下了车,程振前向一个路人询问项大师刀铺怎么走。路人详细指了方向,两人顺着路人指点,转过了几个路口,看见一个店铺,并不大,门口牌上写着“项氏刀铺”。

之前在车上,程振前已向柳致知说了情况,他在监工期间,听当地人说,此处有一个铸刀大师项冶,铸刀很著名,程振前很喜欢刀剑,收藏了不少刀剑,另外喜欢旅游,有一阶段甚至想做一个驴友,走遍名山大川,听说此处有一名铸刀大师,趁近期没有什么事,便拉着柳致知来看看。

两人进入了店铺之中,店中墙上挂着各种刀具,柜台之后坐着一位女子,后面传来打铁的声音,见两人进来,女子起身,两人问了一下,此女是项冶妻子,项冶在后院锻刀,她在前面看店。

柳致知两人认真挑选了一番,柳致知买了两把刀,一把苗刀,一把尖苗刀,苗刀严格说不是苗族的长刀,苗族更多用短刀,称为尖苗刀,长不过尺许。苗刀就长得多,达到135厘米,而且是国内很少保留双手握刀的刀种。

程振前买了三把刀,除了苗刀和尖苗刀,还买了一把景颇长刀,项氏刀铺在刀剑界有一定的名声,出产的刀都是以传统方式炼制,锋利异常,正常碗口精细的毛竹一刀就能劈断,一般钢钉也能一刀削断。

柳致知花了一千多元买了两把刀,苗刀一千出头,尖苗刀三百元,柳致知买刀目的不同于程振前,程振前是收藏,个人喜欢刀,而柳致知则是灵机一动,准备练习刀法,以前师傅提过兵器,而柳致知也了解景颇刀法中三刀半刀法训练方法,同时也知道苗刀中一秒三刀的训练方法。

程振前开车将柳致知送到麻家寨,和柳致知约定,找个时间入大山之中探险一番,到时打电话联系。

柳致知每天练拳外,又开始刀法训练,他的训练是将三刀半和一秒三刀混为一体,三刀半训练方法很简单,将一截木棍抛向空中,连环三刀,在木棍落地前将木棍断为四截,最后进步半刀,将最后一截如劈柴一样,垂直一分为二,刀法如电,根本没有招式;而一秒三刀则是“一秒三刀,一步三刀,半秒两刀”,一刀抹喉,二刀刺胸,三刀后撩阴,做到一步两刀(上步落地第二刀),再上步回身三撩。

这种刀法,纯粹一个快字,柳致知目前已入明劲,对武术理解不是一般武术爱好者所能比,他将刀法出刀进行了改进,本来那两种刀法并没有什么发劲要求,仅追求速度与每刀之间转换快捷,柳致知出刀则是以步带腰,以腰带刀,一步迈出,力从脚跟起,腰自然旋转,刀光几乎从腰间洒出,浑身整体之劲由脊柱微转中传入臂膀,自然到达刀锋,不仅刀速变快,力量也上升了许多。

二十来天后,柳致知在山中林间空地,脚一勾,一截手臂粗的枯枝飞到空中,一派银光从腰间略向上飞洒而出,树棍刚好落到胸颈高度,立刻分为两截,柳致知一步迈出,脚一落地,双腕一翻刀光一个转折,光影一过,树棍一截又分成两段,还没有结束,刀光又是一个转折,树棍又被分开,其中一截快落地,柳致知又是一步,刀光垂直斩下,如劈柴一般,将这截劈成两半。

柳致知收刀调息,刀法已成,这种刀法如入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